
这你都敢进?看完这6条建议再想想!
想象一下
你正准备进入船舱某个角落检修
突然眼前一黑
呼吸骤停——
这不是恐怖片
而是真实发生的密闭空间事故!
无舱外人员值守
未配备气体探测仪
不熟悉操作程序
......
近年来
因违规进入船舶密闭空间
导致的窒息、中毒、坠落等事故
时有发生
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从今年1月15日起
在全国范围开展
违规进入船舶危险密闭空间行为专项治理行动
专治这些“隐秘的角落”安全隐患
贸然进入!这一案例看完直冒冷汗
2025年2月14日,东莞海事局对某坦桑尼亚籍国际航行船舶开展船舶违规进入密闭空间专项检查时,发现该船大管轮在未开展风险评估、通风测氧,未取得进入许可,无舱外人员值守的情况下欲进入该船艏物料间下部隔舱密闭空间,进一步检查发现该船未配备封闭处所进入和救援所需的气体检测仪、担架、氧气复苏仪等设备,在对责任船员的问询和操作性检查中发现,责任人员不熟悉封闭处所进入和救助操作程序,安全意识不足,综合情况显示该船封闭处所进入相关体系文件在船未能有效运行。
规范依据!这些操作必须焊死在DNA里
A.1050(27)决议—经修订的进入船上封闭处所建议案
2011年12月30日,IMO海上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大会决议A.1050(27)—经修订的《进入船上封闭处所的建议案》,该决议从公司责任、风险评估、进入许可、预防措施、人员训练等方面提出相关工作建议,指出公司应全面实施安全方针,以防止人员在进入封闭处所时发生意外伤亡事故,还提供了进入封闭舱室的检查单样本,供航运公司和船舶参考使用。其中要求在开展船上封闭空间人员进入前应开展作业风险评估、由船长或指定责任人员签订进入许可,开展气体监测并做好进入前和进入后安全预防措施。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相关修正案
1. SOLAS 2013修正案:2013年6月,IMO海上安全委员会在其第92次会议上通过了经第MSC.350(92)号决议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于2015年1月1日生效。其中第Ⅲ章第19条增加了封闭处所进入和救援演习的内容,第3.3款要求“负有进入封闭舱室或救助职责的船员应参加船上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的进入封闭舱室和应急救助的演习”,第3.6款规定进入封闭舱室和应急救助演习的基本要求,同时将经A.1050(27)号决议通过的《经修订的进入船上封闭处所建议案》作为指导性文件引入公约要求。
2.SOLAS 2014修正案:2014年11月,IMO海上安全委员会在其第94次会议上通过了经第MSC.380(94)号决议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于2016年7月1日生效。其中第XI章加强海上安全的特别措施部分增加“第7条——封闭处所的气体测试仪”相关要求,对船舶气体测试仪的配备、功能以及校准要求作出强制性规定。
整改实录!从“踩雷”到“排雷”
在该船被查出密闭空间进入相关缺陷后,船公司和船舶高度重视,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船员培训,组织全船船员开展密闭空间进入和救助相关应急演练。演习按照IMO导则要求和公司体系文件要求开展。通过演习,相关责任人员熟练掌握了密闭空间进入的工作程序和相关设备的使用要求。
2.加强岸基支持,按要求配备密闭空间进入和救援所需相关设备。按照SOLAS公约和导则要求,为船上配备了密闭空间进入和救援所需的气体检测仪、氧气复苏仪、担架,船员根据船上情况制作了密闭空间人员救援所需的提升装置。
3.组织开展体系运行情况核查。针对该船检查中发现的密闭空间进入程序无法有效运行的情况,公司组织岸基人员制定了内审计划,并要求船长组织开展安全管理复查,相关工作将于3个月内完成,安全员复查时将进一步确认体系在船运行情况。
安全建议!航运公司和船员这样干
航运公司要记好:
1.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公司应根据A.1052(27)决议—《经修订的进入船上封闭处所建议案》的要求,制定、完善密闭空间进入程序,根据各船具体情况,建立封闭处所清单,并应确保制定的工作程序具有可操作性。
2. 加强岸基支持:公司应确定并提供人员进船舶密闭处所和开展密闭处所救援所必要的设备,如通风装置、气体探测仪,氧气复苏仪、人员提升装置、通讯设备等,并根据船舶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设备维护、培训方面的要求,并保持相关记录。
3.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公司应指导船上合理安全工作计划和人员配备,确保任何计划性的密闭空间进入活动都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人员,防止由于时间压力和人员不足导致的任何对安全程序的疏忽。
船员朋友看过来:
1. 熟悉安全程序:船员应充分熟悉并严格遵守船上密闭空间进入程序,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
2. 提高安全意识:船员应认真学习密闭空间相关事故材料,切实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
3. 主动安全管理:船员应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对于不符合工作程序、缺少相关设备、作业人员不足的不安全密闭舱室活动,要敢于说“不”,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
结语
别让“隐秘的角落”变成“夺命的盲盒”!
密闭空间作业是船舶安全管理的高风险环节,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希望各航运公司和船员以此为鉴,严格落实密闭处所安全管理要求,确保船舶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