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服务网CNSS获悉,日本航运巨头商船三井(MOL)与比利时船东CMB.TECH近日宣布达成一项重大合作协议,将共同运营全球首批氨燃料Newcastlemax型散货船和化学品船队,中国船厂包揽全部9艘船的订单。

6-1.jpg

根据协议,9艘新造船包括3艘21万DWT的Newcastlemax型散货船和6艘2.6万DWT化学品船。

其中,3艘散货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青岛北海造船承建,计划于2026至2027年间交付。这批船舶将由CMB与商船三井的合资公司所有,而商船三井将以每艘12年的租期承租该批船舶。

6艘化学品运输船则由招商工业扬州金陵建造,计划于2028至2029年交付,其中2艘将直接配备氨双燃料发动机,其余4艘以“氨燃料预留(ammonia-ready)”状态交付,未来可通过改装实现全氨动力运营。商船三井化学油轮(MOLCT)将以10年及7年租期分别租赁这批船舶。这是商船三井首次投资建造并运营氨氨燃料船。此前,商船三井曾在北海造船陆续投资订造过7艘LNG动力Newcastlemax型散货船,去年年底又追加订造了4艘LNG动力氨预留Newcastlemax型船。

CMB.TECH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萨夫里斯(Alexander Saverys)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里程碑,更是航运业脱碳进程的重要实践。我们与商船三井共享零排放愿景,这批船舶将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绿色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的技术基础源于CMB与WinGD公司的联合研发成果。2023年,双方成功开发出氨燃料二冲程发动机,并计划用于青岛北海造船的10艘21万DWT散货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首次建造氨燃料发动机。

商船三井的环保战略在协议中进一步凸显。商船三井化学油轮代表强调,该合作与集团《环境愿景2.2》中“2050年零排放”目标高度契合,“从燃料创新到船舶运营,我们正全方位推进绿色转型。”

氨燃料因其零碳排放特性被视为航运业脱碳的核心选项之一。此次三方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造船技术的升级,更通过“建造-运营”一体化模式,为全球航运业提供了减排范本。随着首批船舶的交付,氨动力船舶的商业化运营或将重塑未来海运格局。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