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力推进技术,是航运业的未来?
海事服务网CNSS获悉,国际海事组织(IMO)将于3月31日至4月11日在伦敦召开会议,审议温室气体(GHG)减排战略实施细则。船级社DNV3月11日发布了白皮书中,介绍了风力辅助推进系统。
非政府组织Seas At Risk最新报告指出,为现有船舶加装风能辅助推进系统(如风帆)可显著降低燃料成本与碳排放,是航运业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的关键技术。报告呼吁IMO将风能纳入政策核心,并制定碳税、燃料标准等激励措施。
研究报告显示,大型船舶加装风帆系统后,年均燃料成本可节省近50万美元,燃料消耗与碳排放量最高减少12%。这一成熟技术可快速规模化应用,直接助力IMO“2030年零/近零排放能源占比达5%”的目标。报告强调,若全球船队广泛采用风能技术,不仅能加速减排进程,还可缓解电制燃料(e-fuels)生产的迫切需求,为能源转型争取缓冲期,避免市场剧烈波动。
Seas At Risk向IMO 176个成员国提出三项核心建议:征收每吨150美元碳税,提高化石燃料使用成本; 制定《燃料标准》,明确奖励风能技术应用;升级现有能效框架(CII),将风能贡献纳入船舶能效评级体系。
Seas At Risk航运政策总监Sian Prior表示:“IMO此次会议将决定航运业脱碳成败。风能是经过验证、成本低廉且立即可用的技术,既能满足2030年目标,又能应对2040年电制燃料成本激增四倍的挑战。推广风能无需犹豫——它是现成的气候中性方案。”
该组织政策官员Anais Rios补充:“风能技术对航运企业、全球经济与地球环境形成三赢——降成本、稳转型、减排放。IMO必须将其视为通向清洁航运的核心桥梁。时间紧迫,行动刻不容缓!”
2023年,IMO通过修订版GHG战略,要求全球航运业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设定阶段性目标:2030年减排30%、2040年减排80%,同时2030年零/近零排放能源占比需达5%。目前各国正围绕具体措施展开谈判。报告指出,全球性政策(如碳定价、技术标准)是激励企业投资零排放技术的关键。随着电制燃料成本上升与环保法规收紧,风能技术的经济与环境双重优势将更加凸显。
风能辅助推进技术为航运脱碳提供了“立即可行”的路径,但其大规模应用依赖IMO政策支持。若此次会议能将风能纳入战略核心,或将重塑全球航运减排格局,为2050年净零目标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