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船厂在招聘,但根本招不到人?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国际海事行业关注热度超乎想象,专门针对中国的国际海事相关产业链开展了301调查、无理征收关税以及各项海事制裁连环叠加,试图遏制中国在造船和港机领域的全球优势,同时倒逼国际航运公司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重塑其主导的供应链秩序。
在特朗普签署《恢复美国海运主导地位》行政令、通过《SHIPS法案》等举措推动下,美国正试图强化对战略物资运输的控制权,同时为本国船队创造订单,刺激造船需求。当前美国造船业正迎来重建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窗口,这一转型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更是经济战略的重要支柱。
然而,美国造船业复兴之路面临长期困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这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从自由轮到全球垫底,美国造船业“断崖式衰退”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二战结束后,美国工业制造能力一度达到巅峰状态,曾创造28小时生产一艘万吨级“自由轮”的惊人纪录。随着全球化浪潮兴起,美国将重心转向高科技和金融,造船业被逐渐边缘化,人才流失严重。据《金融时报》2024年报道,美国商用船舶产量已不足世界总量的1%,全球排名跌至第19位,手持订单仅占全球0.1%。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生产了1000多艘远洋船,美国仅生产10艘,且中国远洋船舶产量在过去20年间是美国的3倍。
二战期间,费尔菲尔德造船厂的一艘自由轮下水
劳动力断层成为美国造船业核心痛点。数据显示,美国造船业现有约10.5万名工人,平均年龄达52岁,年轻从业者占比不足15%。大批经验丰富工人退休导致技术传承断裂。造船业薪水标准也无法成为优势,入门级岗位年薪仅3.5万美元,而其他行业收入可达五倍以上,无法吸引年轻人。Core Group Consulting顾问Chad Fuhrmann指出:当年轻人对工作不感兴趣时,我们如何吸引人?这是一个提供冒险、金钱和机会的行业,但人们尚未理解其价值。
政策层面虽有多项扶持措施,但收效甚微。特朗普政府的《海事行动计划》提出设立“海事安全信托基金”和“造船财政激励计划”,但劳动力培训周期需15年,远高于全球技术迭代的5年周期。劳动力短缺直接推高造船成本,美森航运在费城造船厂订购的3艘小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达3.33亿美元,而中国同类船舶建造成本仅5500万美元。去年韩国韩华集团以1亿美元收购美国仅存的两大商用造船厂之一费城造船厂,进一步凸显美国造船业成本困境。
面对挑战,美国造船企业正多措并举寻求突破。费城造船厂已启动设施现代化改造计划,并进一步发展其劳动力。佛罗里达州西北部最大的私营雇主Eastern Shipbuilding Group(ESG)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十余个人才管道,年培训400名员工。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更多的公司和造船厂将不得不创造性地考虑吸引和留住长期员工。他们希望与政府、学校、当地财团和其他商业团体合作从而进一步解决这项问题。
美国焊接协会(AWS)是与造船商合作解决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一个组织,日前推出焊接学徒计划等多项举措,以满足国防和商业造船的需求。AWS媒体负责人Trish Fliss表示:“我们的认证计划确保持续的专业发展,为国防和商业造船输送技术人才。”
美国焊接协会(AWS)是与造船商合作解决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一个组织,日前推出焊接学徒计划等多项举措,以满足国防和商业造船的需求。AWS媒体负责人Trish Fliss表示:“我们的认证计划确保持续的专业发展,为国防和商业造船输送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