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混乱与无序已成为特朗普政府的鲜明执政特征,且在其任期内或将持续如此,航运业的专家警示业界需适应动荡局面。

近期,两位业内资深人士——赫伯罗特(Hapag-Lloyd)首席执行官罗尔夫·哈本·詹森(Rolf Habben Jansen)与Vespucci海事分析师拉斯·詹森(Lars Jensen)共同探讨了不确定性笼罩下的全球航运业态势。

10-1.jpg

哈本·詹森认为今年开局尚佳。中国春节前航运需求攀升,但随后联盟重组引发的动荡打破了这一局面。他补充道:“春节过后,运价持续走低,其跌幅较季节性常规水平更为剧烈。”

哈本·詹森坦言,尽管中美货物流通自美国特朗普4月宣布加征关税后受到严重影响,货运量减少了20%-30%,但令人意外的是,关税的实际冲击远比预期有限,因为这部分损失正被东南亚地区高达50%的货运增量所抵消。

《商业日报》分析称,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丝毫未减,只是发生了转向——分流到了新的贸易伙伴和运输通道。

拉斯·詹森认为,特朗普的决策机制具有鲜明的即兴特征,往往取决于其当日情绪状态,也就是“全凭直觉、即兴而为、情绪主导”。这些决策明显缺乏对事态发展的长远考量,任何刺激都可能引发他做出决策,因此可以预见,不确定性将成为常态。

若拉斯·詹森对未来四年的预测准确,全球供应链将迎来重大重构——制造商纷纷开拓新市场,航运企业也将调整运力布局以满足新需求。他认为,美国与各国的贸易摩擦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实则是重大发展机遇。“这就是航运业的优势所在。贸易流向改变时,我们可以随时调拨船舶。毕竟我们不像铁路运输受固定轨道限制,所以这并非全是坏消息。”

展望2029年,拉斯·詹森预测:“未来世界格局中,美国经济依然举足轻重,但其相对重要性将较我们习以为常的程度有所下降。当然,贸易摩擦会带来负面冲击,但最终承受最猛烈冲击的很可能是美国自身。”

10-2.jpg

《商业日报》预测,短期来看,现货运价将急剧攀升。由于船公司无法立即恢复此前取消的航次(因为需要时间缓冲),当前市场需求已超过实际运力供给,必将导致现货运价飙升。这种态势将持续到足够运力重新投入跨太平洋航线为止。

运价暴涨必然促使船公司增投运力。最可能的做法是从其他亚洲出口航线(如亚欧线、亚洲-印度次大陆线及亚洲-南美线)抽调运力,特别是那些现货运价呈下行趋势的航线。

过去四周亚洲始发航线的航次取消已成事实,这意味着未来四周美国返亚洲的回程航线也将出现大规模航次取消。这将削弱船公司向中国回运空箱的能力,相关影响将在3-4周后传导至中国市场。

特朗普政府目前暂停对特定国家征收对等关税的措施将于7月9日到期(之后将涨到20%),而中美的90天关税减免也将于8月14日到期。考虑到这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美国进口商势必尽可能提前运输旺季货物。这意味着跨太平洋航线旺季将提前至6月至8月中旬,而空箱调运量下降恰逢旺季中期,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出现临时性集装箱短缺。

中国出口的激增引发美国港口拥堵情况的严重程度虽然尚待观察,但这种情况其实极有可能发生。关键变量在于船公司增投跨太平洋运力的速度——若增投过快将引发严重问题,循序渐进则影响较轻。但无论如何,随着六月中旬临近,卡车与铁路的调度压力都将显著加剧。

真正难以预测的是对等关税暂停期结束后的局面。美国政府最新声明暗示,未来两到三周内将宣布新的对等关税措施。但具体关税水平及是否仅于7月9日生效尚不明确,8月14日对华关税最后期限同样存在变数。

若关税恢复至高位,货运量或将再度骤降。部分货主可能基于贸易摩擦历史经验,采取“观望”策略。即便由此引发新一轮货运量先降后升、运价暴涨的循环,这种风险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及未来一周的运价飙升成本,远低于进口商承担145%关税的代价。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