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豪言:22年后拿下全球海运三分之一份额!目标还是空谈?
随着全球海上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船舶需求呈显著增长态势。面对这一机遇,印度政府展现出坚定的战略决心,正全力推动本国造船业与港口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进程。
印度联邦港口、航运与水道部长Sarbananda Sonowal周一(10月28日)表示,该国计划到2047年将处理全球海运贸易总量的约三分之一。

印度联邦港口、航运与水道部长Sarbananda Sonowal。图源:网络
Sonowal在“2025年印度海事周”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为实现此目标,印度将通过四倍扩容港口能力和建设深水巨型港口来提供支撑。他强调:“印度当前处理全球约10%的海运贸易量,我们的目标是在2047年前实现三倍增长。”
Sonowal指出,过去十年来印度港口吞吐能力已提升近一倍,达到每年27亿吨;货物处理量增至16.4亿吨;内河航道货运量从690万吨显著增长至逾1.45亿吨。他同时透露,2025年印度海事周吸引了85个国家参与,并获得了10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040亿元)的投资承诺。
此外,印度内政部长Amit Shah周一也在印度海事周宣布,印度联邦政府计划实现每年100亿吨的港口吞吐能力,并使印度跻身全球造船业前五强。他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前五大造船强国,为此正在新建多个深水巨型港口……已完成将海事产业与全球产业对接的路线图规划。”

印度内政部长Amit Shah。图源:网络
Shah表示,印度政府正投资2亿美元在印度最大的国有造船企业——科钦造船厂建设全球最大的干船坞,同时还在古吉拉特开发海事遗产综合体,相关改革措施均已与国际法规接轨。他透露,过去十年来印度海岸安防能力提升118%,货物处理量增长150%。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根据印度港口、航运与水道部的调研显示,印度海运领域投资额在八年内实现了2.5倍增长,从2017年的33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82亿美元,目前印度已有九个港口跻身全球百大港口之列。
其实,印度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不仅要快速弥补与领先国家的差距,更致力于在航运领域超越中国,确立区域乃至全球性的产业领导地位。

印度科钦造船厂。图源:Cochin Shipyard
近年来,国际航运巨头纷纷转向印度市场。而驱动这一转向的,并非印度的产业规划,而是大国博弈背景下,全球供应链的战略性重新配置。
2023年12月,印度派出高级别造船代表团访问韩国HD现代集团、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三大船厂,明确提出千艘新造商船计划,涵盖集装箱船、LNG运输船、超大型油轮和汽车运输船等船型。半年后,HD现代集团旗下造船子公司HD韩国造船与海洋工程公司(HD KSOE)宣布与科钦船厂在船舶建造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今年4月,法国航运巨头达飞轮船(CMA CGM)成为首家在印度注册集装箱船的大型班轮公司。其旗下“CMA CGM Vitoria”轮在Nhava Sheva自由港码头完成转籍注册,原注册地为马耳他。印度航运总局官员对此评价称,达飞此举是一次重要的“试水之举”,预计将吸引更多国际船东效仿。半年后,达飞直接在科钦船厂下单6艘1700TEU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支线集装箱船,成为首家在印度订造LNG动力船舶的班轮公司。
面对印度市场的潜力,另两家班轮巨擘地中海航运(MSC)和马士基自然不会缺席。马士基已紧随达飞之后,将其旗下两艘船舶的船籍更换为印度旗,成为第二家采取此举的主要班轮公司。
然而,马士基在印度的野心不止于此。去年12月,这家丹麦公司就表态,将考虑在印度建造与维修船舶,成为首个公开看好印度造船能力的全球航运巨头。此外,今年年初,马士基在孟买为其首艘以甲醇为燃料的双燃料集装箱船“Albert Maersk”号举行了命名仪式,该船在完成首次印度航线运营后,也被纳入印度船籍。

图源:马士基
另据印度航运总局消息人士透露,MSC也计划将部分船舶重新注册为印度船旗,相关消息预计将于本周正式公布。这家世界第一班轮运营商也考虑在印度投资建厂,并与印度最大船厂Swan Defence展开合作磋商,以应对全球船位紧张与自身船队更新需求。
尽管印度提出了宏大的航运发展目标并吸引了国际关注,但其愿景的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印度仍需在基础设施、技术积累和产业链配套方面完成跨越式发展。国际航运巨头的布局虽带来资本与技术,但印度能否将这些外部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