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个!事关保税船舶燃料加注
日前,记者从舟山海事局获悉,在第八届油商大会上,该局与中国海仲浙江自贸区仲裁中心等合作单位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个《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船舶燃料加注纠纷多元化解及快速仲裁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浙江省贸促会、舟山市委、舟山海事局等相关主办及合作单位领导出席发布仪式。

作为舟山海事局与中国海仲浙江自贸区仲裁中心深化海事“调解+仲裁”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指引》紧扣《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部署要求,引入并创新“调解—仲裁—调解”模式,结合快速仲裁与费用优惠安排,切实降低解纷成本,有效契合市场主体对高效、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需求。《指引》的推广实施不仅为保税船燃加注纠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还将为其他大宗商品贸易争议解决提供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样本,有力助推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这是继双方今年8月份签订合作协议发布全国首个《海事与海仲调仲对接指引》后,取得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标志着海事“调解+仲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在浙江取得新突破。
《指引》打破海事调解与专业仲裁间的壁垒,在浙江海事系统首创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建立案件科学分流、证据互认、程序转接与执行联动机制,实现了“前端调解不收费、后端仲裁低成本”的无缝衔接,为当事人提供了兼具灵活性、高效性与权威性的解纷路径。
聚焦制度创新核心,发布全国首部专业《海事与海仲“调解+仲裁”对接指引》,明确调解启动、程序转接等13条核心规则。创新确立“阶梯式”收费模式,将仲裁费用最低降至1525元,仅为原费用的25%,极大降低了中小额争议解决门槛。聚焦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针对性发布全国首个《保税船舶燃料加注纠纷多元化解及快速仲裁指引》,为大宗商品贸易核心业态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解纷方案,形成了可复制的制度样本。
充分依托海仲全球仲裁员智库资源,推动海事调查官、公职律师等业务骨干兼任调解员、仲裁员。通过业务培训共办、专家资源共享,打造了一支既懂海事实践又精通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解纷工作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撑。海事“调解+仲裁”机制已成功运用于化解浙江海事辖区首起因船舶燃料加注操作引发的溢油纠纷,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并快速履行,避免了因诉讼可能导致的船舶扣押、高额担保等诉累,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为大宗商品贸易相关纠纷的化解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