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浩大的工程 年轻人全程参与

“很多老一辈的,80多岁的老师傅,也参与进来,从很多方面指导我们,我们这一辈没见过这么大的船。”说到大福船,刘朝为掩饰不住兴奋。

他是省级代表性传人,从小跟随祖父刘昌益(第20代)、父亲刘登福(第21代)修补福船,16岁开始参与福船建造。1998年5月,刘朝为制造的2吨位福船,被日本商人购买,其中一艘存入博物馆。

刘朝为造福船,不需要图纸,要造多少吨的船,就备多大的料,图在心中。有意思的是,这也是大部分漳湾造船人的本事,刘朝为设计的“三桅透”福船船模和侧面示意图,已经被省级博物馆和省文化厅收藏。

造船厂内,同时有20多名工人在忙着。一名工人正在砍七八米长的木头,几斧头挥下去,模样逐渐出来了。边上的人提醒,这是龙骨,船的主梁。

“造福船是很有讲究的,老的仪式一直传到现在。龙骨是船的脊梁,砍树之前,要请树神,拜树神,而且要放鞭炮,钉上红布条才可以施工。红布条会一直保留在龙骨上。做龙骨的过程中,很多禁忌也流传至今。新船下水,要提前选好日子,钉好眼睛和斗盖,再下水。大船的眼睛和斗盖上也要钉红色的布条,每钉一下都要说吉祥的话和祝福。造船过程中,每个重要的环节都会放鞭炮,寓意吉祥。”刘朝为说。

2005年后,刘朝为开始收徒传艺,但“造船太辛苦,而且福船都是定做的,有人来定,才开始造,有时候一个月都在忙,有时候一个月都在休息。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现在也没有固定的传承人。”

因铁壳船不断增多,大吨位木船制作量减少,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干造船这活儿了,“现在造船工人断层了,再不培养,后继无人。”刘登福说,所以,这艘仿古大船的造船过程,也是传承过程,是把技术实际运用到造大船中。而一批年轻工匠全程参与,向前辈传承人学习造船技艺,这对于保护与传承正在消逝、濒临失传的中国福船(传统木帆船)制造技艺是非常及时的。这艘大船今年7月8日完成主桅杆安装,船体建造全部完成,目前处于装修阶段。

为了传承技艺,当地又成立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所,目前在册学员有56人,其中大部分为30岁左右的年轻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