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锚缆船模型。

福船在晚清绘画中的身影。

  

福船的涂装船头有龙目狮头托浪板,尾翼有鹢乌。

在周海滨的引领下,我们在“三坊七巷”文儒坊内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见到了独门独院的福船文化馆,大门边还并立着另一块牌子——福船文化研究中心,牌匾题字落款为原海军少将郑明。凡是海洋文化研究圈子的人,都知道这位推动中国海洋文化艺术研究的重要推手,其遒劲的字体让海洋圈的人充分感受到他对于文化馆的那份期待。正因为有了郑明首长的支持,福船文化馆及福船文化研究中心才得以顺利建成。如今,这位老首长躺在海军总医院ICU病房,无法感受这里每天上千参观者涌动的“海洋热”了。

老宅子原是尤氏古民居

国庆假期,我们这个福船考察小组,从深圳出发向福建宁德仿古福船基地奔去,经过福州受造木帆船狂人周海滨之约,参观位于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的福船文化馆。这个馆建在这里得天时地利,因为这个古建筑群,自古就聚居了很多与航海、福船有关的历史名人。如明代黄巷的黄氏“造船世家”、明代东南沿海抗倭名将张经、清代琉球册封使齐鲲、“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所以,这个片区现在建有28家博物馆和文化馆。

这古色古香的老宅子原是尤氏古民居,是一幢明代建筑,占地2633平方米。它完整而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重要传统帆船——福船辉煌的历史。中国古代有“浙、沙、福、广四大名船”。福船,因在福建沿海建造而得名。它与“防沙平底”的沙船不同,其船型主要特征是尖底,呈V型,船底纵向设有龙骨,吃水深,利于破浪航行。追溯福州造船史,最早可到三国时期的“温麻船屯”官办造船。

我们曾参观过泉州古船博物馆,那里展出着1974年8月在泉州后渚出土的一艘南宋末年海船,其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残深1.98米,船内有12道隔舱板,将船分成13舱。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沉船遗存,经考证为泉州建造往来于东南亚的三桅福建帆船。这条宋末福船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多重船底板、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代表了宋代中国造船技术的水平。明代福船最辉煌的功绩是因其适合远洋而被郑和下西洋船队广泛采用,后来,明朝廷的近海战船也用福船,福船应用达到巅峰。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