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船北马,七省通衢”是襄阳交通发达的真实写照,“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地处汉江中心的地理位置为襄阳航运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使得襄阳自古即为水陆转运的交通要塞,也是襄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因素之一。

那么古代襄阳航运有多厉害?

北津东津,楚国由此北上东进

东汉大文学家蔡邕在他的大作《汉津赋》中曾这样盛赞过襄阳:“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

襄阳境内有南河、唐白河、蛮河、滚河、小清河等多条支流与汉江交汇,形成了完备的汉江水系网络。而且通过汉水能够沟通长江,所以襄阳能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以中原地区为传统中心地带的北方政权向南方渗透、实现其全国统治的必由之径,也是南方政权防御、反制北方政权的屏障。

汉江的航运最早可以上溯到周昭王时期,他南征荆楚,丧六师于汉。这表明,周天子的王师大军,已经在利用汉水的航运便利行军。

  

▲江边的瓮城和码头 乔森垚摄

东周时期,襄阳被称为称北津戍,据史载:春秋时襄阳归属于邓国,楚灭邓后,襄阳被建设成为一个大型军事渡口,成为春秋战国期间楚国北进、西拓时楚军出入的聚散地。又据晋代史学家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一书记载,“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为楚国之北津也。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通周、郑、晋、卫之道;其东,则从汉津渡汉,经江夏出平皋关是也,通陈、蔡、齐、宋之道。”从习凿齿著作之记载可看出:襄阳城为楚之北津,而东为楚之东津渡口(即现东津镇)。

此东、北二津是早期汉水通航以及襄阳重要水陆地位的佐证。

根据历史记载,楚国从北津戍渡过汉水,向北连年征战,先后灭掉申国、吕国,降伏郑国、陈国、蔡国,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原地区。在春秋战国的数百年时间里,楚国大军以及车马辎重曾数次浩浩荡荡地渡过汉水,从北津戍出入,我们可以想见,北津戍的建设规模必然不小。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