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为元大都“截弯取直”

明清时巩固北京的中心地位

对于辽金元清朝廷而言,燕京地区是长城以内距离他们的发源地(辽河上游、黑龙江、斡难河、辽河下游)最近的地区,能够让他们通过并没有多宽的燕山山脉快速与发源地联系,所以辽金元清四朝便相继把燕京选定为陪都或首都所在。明朝也意识到了东北方向对于守备的重要性,所谓“天子守国门”也是朱棣迁都的一大重要考虑因素。由此可见,辽金以来,直至元初,长安、洛阳逐渐衰落,开封也在金、元两次南下的兵祸中衰败。到了元初,整个关中、中原地区不再占据中心地位,也不必再像隋唐王朝那样维持江南与中原的漕运联系。

至元朝,恰好处于长城内外农牧产业区之间的元大都,彻底取代了曾经的关中与中原地区,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军政中心。因此,元朝大运河在开凿之时,不再需要考虑“中原”这个支点,仅仅需要把元大都与江南直线连接起来便好,因此便“由弯变直”。

北京城地位的上升造成了大运河走向的变化,而大运河也促进了北京城的发展。为了元大都而“截弯取直”的大运河,在明清时期还进一步巩固了北京的中心地位。若不是明初两度疏浚改造会通河,保持了大运河山东段的畅通,仅仅凭借北方经济生产,并不足以保证北京的正常运转及北方长城的正常维护。明清大运河不仅为北京城提供了经济后盾,而且也为明长城防御体系以及清朝控制塞北提供了经济助力。大运河、北京、长城、塞外疆土,四者之间相互维系,合作共生,这才保持了明清两朝各自长达两百多年的稳定。

总体来说,隋朝大运河与幽州城的关系是供给中央与经略边镇的关系,是中央工程部分用来供给东北的战略关系,所以河道是“弯转”的,而元朝大运河与北京城的关系则是中央工程供养中央,比隋朝大运河与幽州的关系更直接,所以河道是“径直”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