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千年古镇游埠镇的洋港渡口,平日里用于载客的渡船被拖上了岸。原来,这个曾经是兰溪市渡运量最大的渡口,在今年下半年起已经悄然停止了摆渡,千年古镇上的这个千年渡口转眼间已经成为历史。

据相关资料显示,1985年我市共有渡口20处,渡船34艘,年渡运量达108万人次。其中,渡运量最大的渡口有两个,洋港渡口是其中之一。在洋港渡口,码头上摆放着许多不同时期的大大小小渡船,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微型渡船博物馆。

船老大张国儒告诉笔者,过去撑渡船是个苦差事,一天到晚以船为家,就是大年三十也要睡在这种带有蓬子的船上,寒冬腊月半夜三更只要有人呼叫过渡,就要起来撑船摆渡。张国儒说,过去渡口主要运树运毛竹,还有到外地去割柴的,过去农村造房子要到山里去背树背毛竹,还有汤溪那边的人到游埠来买小猪,早晨都是很早的,过江去也很早。

说起印象最深的事情,他说,在摆渡时不止一次救起过不慎落水的大人和小孩。有一次,还从江里救起过一个8岁跟随父亲洗澡的小孩,考上了大学后,他还专程前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他说,有一回高速上有辆长途的客车,撞在桥边护栏上,桥上栏杆也撞掉很多,一个女的掉了下来,我们的船马上开去救,当时车上都不知道有人掉下来。我们把人救上来后,大家拿出衣服让她把里里外外的湿衣服都换掉才送她上车,她是哪里人都不知道。

由于离洋港渡口不远处的游埠枢纽已经建成,天堑变通途,两岸群众挥手告别了洋港这处千年古渡和衢江上最后的渡口。张国儒说:“洋港渡口是千年渡口,祖祖辈辈不知道多少年历史下来。现在为了大家的方便,那里桥造起来了,我们也是开心的,都是为了大家的方便大家的好”。

同样,笔者在金华江最后的渡口沈村渡口了解到,沈村渡口上下游都已经建起了大桥,村民们开车或是骑电瓶车来往对岸已是十分方便,乘船过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去年该渡口也已经停止了营运。上华街道沈村村委会主任胡献华告诉笔者:“我们沈村这个船码头历史比较悠久,最早是木船,后来成为机动船,早的时候也是比较繁荣的,每天摆渡的客人也比较多,最多达到几百人一天都有的。随着交通发达,上游有灵马大桥,客流量现在已经很少,去年我们村决定把这个渡口关掉了”。

在沈村渡口,今年83岁的老渡工余金良抚摸着即将处理掉的渡船是一脸的不舍,回忆起当年摆渡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又感到很自豪。余金良说,最早的渡口上有两个人轮流开,一人一天一夜,用竹篙撑,船桨划。我们日夜都在船上,只有三十夜回去吃吃年夜饭,7点回去吃年夜饭,9点多钟就回来。后半夜有人来过渡,再冷也要钻出被窝去撑船,相当艰苦。冬天特别吃苦头,跳板上有雪,怕过渡的人摔倒,要把雪扫掉,用铁锹铲掉,过去是赤膊船没有蓬,船上也要扫掉铲掉,用水洗掉,防备人家跌倒。冬天手冻的很痛,特别是下雪起冻的日子。

渡口大都地处宽阔的江河交通要道,千百年来人人离不开它,繁忙的渡口,带来了川流不息的客流,也带来了繁荣。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江河上桥梁越来越多,渡口也就渐渐地离我们远去,随着我市351国道香女大桥(暂名)的兴建,我市目前渡运量最大、最繁忙的汇潭渡口等几个仅剩的渡口也终将消失,两岸群众撤渡建桥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都会实现。同时,我市渡口由兴而衰,跨江交通由弱到强,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和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作者:项早伟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