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汉以来漕运一直都是走河运,直到元代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开始走海运,到了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都改海运为河运。清朝入关之后,沿用明朝的河运,一直到到道光年间,才开始恢复海运。

海运无需开凿运河,而且运送量比水运更大,那为什么古代几千年的时间里,各个朝代都习惯走河运呢?其实和河运的优势远远比海运大。

从汉朝到宋朝为何要走河运呢?

自秦统一六国之后,历史中就有了中央集权一说。此后楚汉争霸,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定都西安。

汉朝虽然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但自刘邦时期中央集权就远比秦收的更紧。长安是西汉的都城,这里不仅有各个衙门的大小官员,还有长期驻守、巩固京师安全的军队。

京城中的这些人都要吃喝,也都要拿薪俸、军饷。当时的薪俸大多都是用米麦计算。京城显然是没有这许多的物资,只能从外地运输而来。

陆路的运送显然是不可取的,消耗量比运送量都大,于是便有了开凿运河,走河运的方式,这便是最早的漕运。

当然,这些开凿的运河还有另一种用途。当年秦始皇在抗击匈奴的时候,为何要修建长城,而不是像明朝的时候一直打到漠北去呢?

秦始皇的军事实力绝不会比明朝的军队弱,之所以修筑长城守卫疆土,是因为粮草运输跟不上。秦始皇飞刍挽粟,运输三十钟粮食只能有一石送到,沿途损耗巨大。

汉朝的运河不仅能运送粮食到长安,同样也能运送粮草物资到战争区域。刘邦与项羽对峙期间,关中留守的萧何就是利用河水给荥阳前线运送粮草、兵员的。

西汉之后,东汉、唐、宋等朝代,虽然都城定在洛阳或是开封,但对运河的利用与刘邦的西汉时期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多开凿几条运河而已。

元朝为何要走弃河运走海运呢?

到了元朝时期,忽必烈却放弃了河运,改走海运了。

忽必烈继承了铁木真的遗志,灭亡了南宋,占领了中原地区,但元大都却是在北京。当时北京还没有特别像样的运河,毕竟之前的朝代从来没有过在这里定都的。

忽必烈刚开始的时候,是想效仿唐宋走河运的。他让郭守敬开了一条运河,从大都通到通州,就是现在的通惠河。然后接入白河(潮白河),在连上卫河,就能直达山东临清。从临清再开凿一道运河,直接就到淮阴了。淮阴以南、长江以北有邗沟,长江以南就是江南水乡了。

本来这运河修好了就可以通航了,但郭守敬却不太了解河北与山东的地形,以至于将很多流向东北的河水用一条运河给截住了,这其中还有黄河。这就导致后期的水患横行,事实上,元明清三代的水灾都与元朝的运河有很大关系。

在加上运河修好之后,运送力太低,于是忽必烈弃河运改走海运,毕竟元朝时期完全不用担心漠北的问题。

清朝为何又要恢复海运呢?

到了明朝的时候,朱棣将都城迁往了北京城。并且将山东境内的运河重新改筑了,再次改海运为河运到北京,朱棣改筑的这条运河后来被称为“会通河”。

到了清朝时候,天下是从北向南打下来的,清初江南有很多的反清势力。一直到康熙二十年,东南沿海才算真正可以行船通商,但这个时候,人们的思维早已被沿用明朝所固化,没人在去想海运的事情了。

况且,这十几年中,康熙在治河与漕运上做的都很出色,靳辅甚至把黄河的水患基本都制服了。

到了道光年间,出了两位对海运很了解的人,他们就是琦善与陶澍。道光皇帝也还算是开明,在接受了二人的建议之后,海运正式开始恢复了。

此举是非常具有高瞻远瞩的时代意义的,虽然晚清的北洋舰队屡战屡败,但若没有恢复海运恐怕连北洋舰队都不一定能组建起来。

结语

其实海运与河运是相辅相成的,若想保持内外战争优势,二者必须同时具备。河运可为战争运送物资、兵员,海运即可提高运送量又能锻炼士兵体验波涛汹涌之上的那种航行。

河运的优势一直存在,海运的优势在晚清也越来越明显。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