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江苏省经信委主办、云集22家金融机构和112家船舶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会日前在南京举行,共同“把脉”江苏船舶产业。

     “五年翻三番,年均增速超过64%,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新承接订单均保持全国第一。”当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省国防科工办主任秦雁报出这骄人成绩时,与会代表心里其实很清楚数字背后蕴含的含义,不管是产业规模、生产能力,还是船型结构、配套产业,江苏都是名副其实的造船第一大省。

     “不仅是前5年,后面几年,江苏船舶工业也是订单满满。按照目前手持订单的年度情况分析,2011年的订单已全部落实,全省应交付订单634艘,3240万载重吨,分别占到全国和全球市场份额的40%和20%以上;2012年应交付的订单398艘,2832万载重吨;重点船企今年一季度均有新订单入账。”说完,秦雁话锋一转,“3000万载重吨,既是一个新高度,也是一个顶层,今后几年量的突破很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迫在眉睫。”

     听完此言,老总们略有所思。“要在全球船舶工业的坐标系中寻找江苏的位置。”南通一家船企老总向记者坦承:去年全省完工量超100万载重吨船企有8家,与韩国的大宇等巨型船企抗衡,我们的单体能力还相对不强,中小船厂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的现象比较普遍。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副总经理陈汉晶坦承,虽然我们拥有了亚星锚链等一批知名配套企业,但在通信设备等核心配套还依靠进口,“这些设备附加值非常高”。

     担负做强江苏船舶工业的使命,船企老总们纷纷接招。扬子江船业的老总透露,他们已收购泰州一家船厂,用来建造超大型船舶,同时正在筹备台湾设计公司,提升研发实力。在会场中,记者不时听到老总们在讨论兼并重组、设计研发、延长产业链。南通中远川崎副总杨易川表示:“海洋工程将是新的产业板块,拼的不仅仅是建造能力,设计能力才是最核心的,目前三大主力船型我们已形成一批自主品牌船型,下一步将突破海工装备的关键技术,提升研发和总装建造能力。”对此,政府部门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扬州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政府非常鼓励大小船厂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既能丰富大企业的产品种类,又整合了宝贵的岸线资源,“扬州已设定行业门槛,借助市场手段推进兼并重组”。

     而对于船舶产业来说,集中的生产要素众多,但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莫过于金融。“经常有人判断造船业‘过热’,这样一来,很多金融机构就不敢轻易放贷了。”泰州一家船厂老总的心声让不少人有同感。对此,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副行长刘冬青赶紧端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从全球船舶产业转移的趋势看,我国的造船业产能并不过剩,“而是面临落后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产业困境,单从落后产能就得出中国造船业整体产能过剩的结论有失偏颇,缺乏深层战略分析”。刘冬青的一席话,又让不少老总陷入沉思。

     本是一场通报去年成绩的“庆功会”,却在业内人士的冷思考中成了“会诊会”。作为江苏省船舶产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秦雁临近最后才透露了留给各位老总的“十二五”考卷:力争2—3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前10强,5—6家企业进入世界50强,培育5家以上超百亿元、产品错位、特色突出的骨干海工总包企业;骨干企业生产效率达到15万工时/修正总吨,钢材利用率达到9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手握考卷,各位老总深感责任重大:江苏成为造船大省有自己的功劳,建成造船强省,自己义不容辞。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