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崛起

    漫步在高楼林立的上海外滩,奔涌的黄浦江水和矗立百年的建筑,总能让人思绪万千:作为曾经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从1847年英国丽和银行进驻到解放前,上海外滩共聚集了30多家颇具实力的外国银行和大批的外国财团,外滩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如今,外滩古老的西式建筑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和一江之隔高楼大厦林立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相映生辉,让人在感受近代百年沧桑历史的同时,也品味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迅速崛起和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征程。我国金融业开放和改革创新的历史性机遇首次降临这个曾经在解放初期为稳定新中国金融秩序作出贡献的城市。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并在与外滩一江之隔的陆家嘴成立全中国首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上海的金融、贸易、经济改革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时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的毛应梁在退休多年之后,谈及上海金融业改革之初的艰难依然不能平静。面对记者的采访,毛应梁说,从一开始,浦东就成为我国金融开放和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当时,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提出了“浦东开发,金融先行”的口号。1991年,毛应梁力排众议,提出将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搬迁浦东,建造新的办公大楼,从而拉开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机构集聚的序幕。一时间,陆家嘴方圆不过1.7平方公里的地块成了金融机构竞相入驻的“风水宝地”。

    据统计,陆家嘴160多幢高等级写字楼里,汇聚了全球600多家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12万人。这里不仅有以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68米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420.5米高的金茂大厦为代表的高楼群,还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要素市场以及300多家有影响的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

    今天的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被外国媒体称作是中国“耸立的华尔街”。

  “上海价格”全球瞩目

  2011年6月29日,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SSEFC)开市,航运运价中远期交易第一批交易成交,标志着全球首个航运运价第三方集中交易平台成立,对我国在国际航运领域争取话语权与定价权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推进上海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而此前不久,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宣布,全球航运运价衍生品中央交易系统在上海正式启动,这也是波交所成立200多年来首次在海外启动重大航运交易平台。 

  作为我国现代金融业的发祥地,上海对发展金融业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和梦想。从新中国第一只股票、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只B股、第一批外资法人银行到股票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贷款转让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我国最丰富、最活跃的金融创新在上海金融业的大潮中出现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中国银联、货币经纪公司等一大批金融市场上重量级的要素市场和平台机构基本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上海价格”已经受到全球的关注并影响着国际金融市场。

  1994年4月18日,上海外滩15号一座古老的建筑迎来了一个新的机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此挂牌成立。从这一天起,以这个中心为核心的中国外汇公开市场所体现的供求关系成为决定中国汇率的权威依据。同时,自1988年发展起来的上海外汇市场已从一个区域性的交易中心跨跃到全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位于张江高科技区的新办公大楼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张漪回忆当时的筹建工作时说,我国银行间市场建设从一开始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如在当时国外市场还主要靠电话、传真等传统的交易方式时,银行间外汇市场就采用电子化的交易方式,坚持交易信息集中统计,管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推动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应该说,银行间市场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搭建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为亲历者,张漪深有感触。

  早在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前的1990年8月,花旗银行已将中国区总部从香港迁往上海。作为1902年美国曾在华设立的第一家银行分行,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卓曦文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外资金融机构从新兴市场撤资、以提供母行资本金来应对危机,有些机构甚至撤离了中国,但是我们选择坚守。”卓曦文说:“因为我们看好中国的未来。”“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令人惊叹,它将会对其他地区的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上海还集聚了很多国际人才,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保证。”不久前到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的纳斯达克OMX集团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总裁金斯·亨里克森说。而《福布斯》网站则特设“陆家嘴早餐”专栏,每天早上向世界各地的财经人士传递来自中国、来自上海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

  “双中心”建设快速推进

  如果说1990年4月18日,开发开放浦东开启了上海金融业腾飞的梦想,那么2009年3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决定则为这个梦想插上了新的翅膀。这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从1991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到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再到2006年胡锦涛同志视察上海时指出的“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09年3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然走过了18年的历程。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对记者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是远东第一、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外滩和担当中国金融业开放和改革创新“试验田”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又将再一次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中承担重要的“角色”。根据上海市推进“两个中心”建设的规划,隔江相望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滩金融集聚带将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金融集聚区。2009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和《上海市集聚金融资源加强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要推动各类中外资金融机构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聚集带即‘一城一带’聚集”。

  两年多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的金融和航运产品不断涌现,新的经济形态不断萌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国际金融和航运版图上的“上海坐标”逐渐清晰。据统计,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386万亿元(不含外汇市场),占全国八成以上,上海期货交易成交合约数量位居全球第二,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上海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标准箱,均位居世界首位,浦东机场连续三年货邮吞吐量位居全球机场第三,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日前表示,按照国务院部署,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未来五年,上海将在金融法制、税制、监管、人才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并在外汇和投融资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以争取上海市在金融中心国际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方星海说,“浦东20年的成就来自于开发开放、先行先试,未来20年,浦东还是要利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金融创新的力度,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项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

  6月30日,党的90岁生日前夕,记者再一次来到位于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90年前的1921年7月23日,13位代表走进这里围坐下来,之后,一场最终改变了20世纪中国命运的红色革命从这里开始;今天,这座“红色摇篮”正迎接着满怀敬仰之情从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到来的游人们……上海,这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正在向着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目标跨越。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