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12天就能从武汉宜昌回到重庆的航程,最终却花费了2个月时间。

2012年7月16日19点30分,在长江航道上跑了30年船的船长陈水生(化名)正与其他船员一起,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所在的位置,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落差最高的船闸——三峡大坝五级双向船闸航道。

三峡大坝五级双向船闸全长6.4公里,由1.6公里的船闸主体和长达4.8公里的引航道组成,船闸前后落差高达113米,对于陈水生们而言,翻越三峡大坝,也就意味着从地面一跃至40层楼房的楼顶。

以湖北宜昌为起点,继续向西,一路便进入长江上游段。在宜昌到重庆全长约660公里的长江上游航道上,船出了宜昌,就要连着翻越2座大坝——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继而进入三峡库区的深水航道,过万州回到重庆。

相比于过去的激流险滩,三峡大坝修成之后,让川江浪子们领略到的,不仅是长江上游从此高峡出平湖与轮船运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从宜昌到重庆的距离,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他们的时间之旅。

老船长的三峡航程

1957年出生的重庆人陈水生,早在30年前,他便作为一名水手在长江航道上漂流,也是在老三峡的激流险滩中,他从一名水手成长为重庆某国营航运公司的船长,《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联系上他时,他正驾驶长江上最豪华的五星级邮轮准备着从宜昌到重庆的航程。

相比于之前,此次从宜昌到重庆之旅,充满着焦急与担忧。

早在一个多月前,抵达宜昌的陈水生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说,正常的话,12天~13天便能回到重庆;20多天后,陈水生却仍在宜昌,又过了十几天,陈水生表示,他已经翻过葛洲坝,抵达三峡大坝下游静候洪水消退。

也是在7月初,因长江上游降雨增多,三峡水库水位不断上涨,于是启动了泄洪工作,持续2周的泄洪,也让7日和12日的“长江1号”和“长江2号”洪峰顺利通过,三峡水位也从158.9米下降至145米。

昨日新华社亦报道称,根据上游来水减缓并考虑船舶滞航等情况,13日晚至14日早上,三峡枢纽泄洪深孔陆续关闭,而因洪峰,一度导致600余艘船只在三峡水域滞留待闸,目前,疏散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完全疏散仍需一段时间。

出于安全的考虑,陈水生所在的旅游船,也改变了原来游客乘船游三峡的行程,经营方采用靠岸卸客,让游客通过高速公路来游览三峡景点,于是,等待便成了他和他的水手们在过去40多天的主题。

通过三峡水闸,也是陈水生此次航程最后一关。

陈水生对本报记者介绍说,正常状况下,轮船通过三峡船闸每个闸口的时间约在20分钟~25分钟之间,最终穿过三峡大坝船闸历时150分钟,如果三峡水库蓄水达到最高点,则五级船闸的上游水位为海拔175米,大坝下游水位为65米。

“多数时候,过闸时间为3小时~4小时,但是,运气不好的话,会耽误6小时~7小时。”陈水生说,原因在于过闸前轮船编队比较耗时。

为了提高船闸利用效率,三峡船闸要求过闸的船只在抵达大坝后,通过电子或人工方式提交过闸申请,航运管理部门再对过闸船只编队,编队完成后,再根据先后顺序次第过闸。

而一旦翻过三峡大坝,长江航道条件立即改善。“库区的航道条件非常好,跟三峡成库前相比,有天壤之别。”陈水生说。

国内最大的民营航运公司、第二大内河航运公司民生轮船公司副总经理张兴高说,三峡成库后,以前货运1马力动力只能拖1吨多货物,三峡成库后,1马力可以拖4吨。目前长江航运的运力年增速为14%至20%。

陈水生所驾驶的邮轮,参照海洋国际邮轮而打造,长149.96米,宽24米,高17米,航速26公里/小时,载客量570人的邮轮,吃水深度2.7米。这也是比照三峡航道和三峡船闸所能通过最大船只尺寸打造。

与三峡大坝内超过100米的水深相比,2.7米的吃水,是参照长江中游航道深度来设定的。

尽管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上游航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纵观整个长江航道,其呈现出两头深、中间浅的格局(参见本报7月13日报道《逆航长江中下游:通而不畅的秘密》),这也限制了全程通航轮船的吃水。

去年9月22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报称,经过三峡船闸船舶最大吃水深度为4.2米,而一艘万吨巨轮的吃水深度则要求9米,这也意味着,万吨巨轮目前仍无法通过三峡大坝,而此前几年,三峡船闸允许通过船舶最大吃水深度只有2.8米~3.3米。

三峡成库后,水位巨幅提升,但是水手们却遭遇到风大雾多难题。陈水生表示,风大了,大船就很不容易控制,控制不了,就容易出事故。

“以前从万县(现重庆万州)下来至宜昌,从来都没有雾,现在雾大了,而且经常会出现浓雾。三峡航道上的雾,至少比三峡成库前增加了20%到30%。”陈水生说。

根据航运管理规定,上水能见度要求500米,下水能见度必须有1000米才能航行,看不到这么远就不准航行,三峡浓雾也对目前的航运造成了一些困扰。

客运消亡背后

在宜昌到重庆段,本报记者更明显地感受到了公路和水运的竞争。受三峡库区沿线高速公路开通的影响,以前库区内客运班船已经逐渐消失,这段航程不仅是三峡库区,武汉以下的长江段,同样也很少看得见区间客船。

“现在有重庆的船运公司有客船要走上海、南京,都以包船方式出行。因为路上不可能有人上船。”一名熟悉长江客运市场的人士说。目前仅重庆市辖区内还有一些客运码头,武汉及武汉以下的所有港口和码头,都取消了客船码头,客船下行至武汉以下,都只能停靠货运码头或临时码头。

长江上的客运班船的衰落,在秭归港可见一斑。本报记者6月底赴宜昌、秭归采访后经秭归回渝,发现没有长途车从秭归直达重庆,只有折返宜昌后,经宜昌走高速公路到重庆。

秭归港客运大厅内,约300多平方米的候船大厅,3个小时内只有几个人经过,大厅外的停车场,3辆长途客运车在4小时内未见发出一班;港口趸船上,停靠着5艘斑驳的客船,这些客船多为3至4层客舱,船员说,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开动了,因为没有客人。

这一天下午,只有本报记者1人乘船从秭归出发。

而据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的《2011年长江航运发展报告》,2011年,长江沿江省市拥有客(货)运船舶(不含客运驳船)10479艘,同比减少2.3%,载客量49.8万客位,同比减少4.3%。

“高速公路修到哪里,哪里的客运班船就死了。”张兴高说。

相比于以往,长江轮船公司客运班船从宜昌到武汉,需要走20多个小时,开通高速公路后,300多公里路程只需要4个小时。

即便如此,由于水路的低成本、高运量的因素,在客运逐渐退出长江航道同时,则是长江三峡,乃至长江货运量逐年增高的现实,这也在考验着连通长江中游和上游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

《2011长江航运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三峡船闸货物实际通过量1.003亿吨,货船定额载量1.4869亿吨。

2011年通过三峡船闸的货物,继续保持了上一年的增速,全年增速达27.3%。如果继续保持这一增速,3年后,理论上不含翻坝货物在内的通行量将增加一倍,需要再建一个跟现有规模一样的船闸才够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卢晓钟在其2011年的一份《关于扩大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建议》中称,目前,三峡船闸的年设计通过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十二五”时期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如果按照“个头”计算,民生轮船公司目前是我国内河航运中的第二大企业,第一大是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其2011年的长江航线主营收入和成本分别为8.9亿元和11.7亿元,亏损2.8亿元。

卢晓钟认为,三峡船闸设计年通过能力为单向5000万吨,双向1亿吨,自2002年通航以来,通过货运量已从2003年的1474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7880万吨,年增速达27%,预计2011年通过能力将饱和,即使全部过闸船舶都实现大型化、标准化,也难以避免近期饱和。

运力增长与碍航

作为中国西南水路的“门户”,就内河航运而言,三峡大坝的修建,也如以往充满争议,本报记者了解到,在长江运量逐渐增加的同时,关于三峡大坝碍航,也逐渐成为争议最大的问题。

今年2月9日,重庆市召开“全市水运工作会议”,港航局局长汪泊涛在报告中称,“三峡船闸的通过量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航能力,随着货运量持续增长,今后一段时期三峡船闸通航能力的矛盾将十分突出。”

根据原有设计,三峡船闸的通航能力将在建成30年后饱和,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太快了。

卢晓钟在该《建议》中称,三峡船闸自2003年6月建成通航以来,随着船舶数量的快速增加,船舶平均等闸时间从2007年的每艘次几个小时,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每艘次数十个小时,甚至最长时等待达4天。

当遇风、雾、洪水、船闸检修或故障等特殊情况时,数百艘船舶在坝上坝下积压,碍航已成为常态。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通航指挥中心负责人王晓春2011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三峡成库以来,发生大风大雾等不良气候的次数和强度明显增加,加上三峡流量超通航标准、船闸检修等情况,造成船闸停航时间不断延长。

2006年,三峡船闸累计停航时间仅为33个小时;到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561小时,5年间增长了17倍。而三峡船闸停航1天引起的船舶积压,往往需要10天、半个月才能疏通。

卢晓钟在其《建议》中称,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极力推进“延上游、畅中游、深下游”的长江发展战略,“延上游”助推了相关省市长江干线和支线港口设施的大力发展。随着货运量增加,三峡船闸的拥堵状况还会进一步加剧。

卢晓钟认为,近年来重庆、泸州、宜宾、水富、南充和广元等港口城市纷纷投入巨资修建港口,仅已建和在建的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就超过1000万标准箱,同时长江沿线在建的运营上游的大型船舶亦有数百万载重吨,随着未来几年国家战略重心的西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强力推动,这些新增的港航基础设施会在短期内释放,但遗憾的是,“对此,三峡船闸并无相应的预案”。

另据《2011长江航运发展报告》,2011年通过三峡船闸的货物中排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煤炭、矿石、矿建材料、钢材和集装箱,分别占总量的24.6%、20.1%、17.8%、7.6%和7.6%,这也意味着,如果三峡船闸未来几年连集装箱通行能力都还缺三分之二的运能,目前占比更大的煤炭、矿石、矿建材料、钢材基本就不太可能有机会走三峡船闸了。

本报记者6月底在三峡大坝上游的秭归县的福广码头则看到,目前已经基本弃用的福广码头,基本只是一条通往江边的公路,公路的东侧,有几个用于装卸煤的机具及场地。福广码头是三峡大坝前靠上游的最大散货码头,该码头的年吞吐能力只有几百万吨。秭归2010年计划投建的港口吞吐能力,也不过3000万吨。

即使马上投建三峡新船闸,受现有船闸通行能力有限的影响,未来几年将有巨量货物通过“翻坝”的方式,在三峡大坝前的秭归县新县城附近卸船,装车经专用的翻坝高速路,到下游枝江再把货物装上船,继续其航程。

“7月16日国家发改委将到重庆,与重庆市发改委对接,调研有关重庆航运发展需求及推进三峡新船闸建设的事宜。”重庆市一家航运企业的副总经理对本报记者透露,现在上面把这个事情抓得很紧。

而此前的7月1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专程赴渝调研推进三峡新船闸的建设事宜,该调查持续时间为一天,但目前没有这两项调查的进一步消息。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