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火热的武汉,船舶制造业却在过冬。

长江天兴洲段北岸,延绵的小船厂码头旁一片寂静。挺过金融危机后的武汉众多船厂,迎来比危机爆发时更严峻的订单荒。

现状:近5成船厂停工

武汉长江两岸密布35家船厂,是中部唯一的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亦是武汉三大造船区域之一。然而,该市经信委上周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以散货船制造为主的武汉船企,今年遭遇罕见停工潮。35家船厂中,16家目前停工。

今年前5个月,该市船舶建造行业完工船舶58艘、计55.2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22.9万载重吨,至5月底手持订单还剩259万载重吨,三大指标分别同比下降45%、30%和32%。

尽管武汉船企生产能力一再提高,但目前的手持订单量反倒比最高峰时的400多万载重吨减少了一半。

不独武汉,订单荒正在沿江、沿海等造船大省蔓延。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月至5月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订单全面倒退,尤其是新接订单量同比下降47.3%。

船价也大跳水。长航内部人士介绍,造一艘5万吨散货船,2007年前后要4000万至6000万美元,近几年人工成本在涨,主要原材料钢材也跌得不多,但造船价却跌了一半。

原因:外需减少 产能过剩

曾于2009年位列中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船舶业为何会退潮得如此迅猛?外需减少显然是主因。

金融危机后,船舶订单曾一度减少。因各国刺激政策,2010年前后订单再度上扬,但其后爆发的欧债危机最终将船厂拖下水。据“中国船舶在线”数据,去年全球新船中,欧洲船东买走42%,总价约600亿美元。但这一数额今年随着持续的欧债危机已大幅倒退。

衡量干散货运输市场价格的“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2年前还处在4200点,7月16日已降至1102点。

除了需求不足,导致船市入冬的另一原因是国内造船产能过剩。一项统计,去年全球新船订单为6246万载重吨,光是中国的产能就满足全世界,而中国能拿到的全球船舶订单还不足一半。

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绪明认为,由于2003年后全球航运市场步入黄金期,导致各路资金涌入造船业,而且主要生产货船。“甚至房地产公司都开始造船,全国造船生产能力成倍膨胀。由于供大于求,生产低附加值货船的船厂今年开始晒太阳。”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