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标11”轮,一艘近30年船龄的老船,对于50岁的李秉泉来说,这条老船更像他的老朋友。30年中出海的日子,船上那间3平方米的小休息室,那张小木床是船员们生活的全部。

从船员升为船长、船队队长后,如今的李秉泉已不再经常出海,看着年轻船员的身影,海上漂泊的孤独和危险记忆犹新。

移动的家

塘沽南疆港天津航标处码头。

海边微风阵阵,但依然闷热潮湿。码头边几艘海标船泊在岸边,庞大壮观,海面上漂浮的海标立在一旁,竟也是庞然大物。

早上七点,船员们已陆续起床。

“海标11”轮,一艘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船。踏上“海标11”轮的甲板,便是苍老陈旧的感觉,老船几近30年报废的年龄,但依然坚守岗位,照样出海作业。

每天清晨,50岁的船队队长李秉泉都会早早来到船上,虽然他身为队长,负责全队5条海标船、3条海测船的总指挥,早已不再经常出海,但站到船上,他总会有种很踏实的感觉。“在船上工作了30年,每天不来看看,就觉得少点什么。”

不出海的时候,船里冬冷夏热,为了节省资源日常不开空调,整个船舱在烈日下暴晒后,如闷热的蒸笼。每条船二十几个船员,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但也有一些临近退休年龄的船员。整个船队没有一个女性,一条船是他们工作生活的全部。

小小的休息室只有3平方米多,上下两张床,一张小书桌,剩下只有两个人能站立的空间。房间更加闷热,只有一台小小的风扇,“夜里根本睡不着,就在甲板上坐着。”一个船员说。

“我就在这张床上住了整整17年。”休息室没有任何变化,还是那张小木板床,那样的拥挤。李秉泉大学毕业后来到天津海标船队,成了一名船员,“海标11”轮是他17年的家。

“以前整条船就一台电视,没有卫星,船出海时信号就时断时续,工作结束后休息的时间就是大家在一起聊天,无聊是最难忍受的。”

每年的春冬两季是船队最忙碌的时间,加起来半年的时间里,几条船奔赴不同的海域,更换海标、海上抢险、清除油污、抢救沉船是船队主要任务。“那半年的时间里,几乎都没有时间回家。”李秉泉的家就在塘沽,但他依然无法照顾家庭,他每每出海,家人更是整日担心着。

“很快又是秋天了,到了10月份,船员们又要出海了,这段时间可以让他们多休息一下。”李秉泉能体谅队员的辛苦,但即使不出海的日子,日常的巡逻也是不小的工作量。

每天7点起床集合,船员每4个小时轮一班,设备检测10分钟一次,对船舶进行维护保养。

烈日炎炎的夏天,25岁的付少帅穿着不透气的工装,埋头在甲板上涂防锈涂料。从早上到傍晚,船员们为整条船忙忙碌碌。确保船只安全,一旦出海任务传来,可以随时出发。

海上历险

“大海看似风平浪静,但危险常常有,人在大海上的时候,会显得很弱小。”李秉泉坐在船舱里,在船上工作了30个年头,任船长18年,也曾历经艰险,点点滴滴都在记忆中。

2009年冬天,受寒潮天气影响,南方多省市电力供应形势严峻,电煤告急,天津港遭受了30年不遇的严重冰灾。天津港作为电煤运输的重要港口,肩负着海上航路畅通的任务。

三九天的夜晚,海面上一片冰川,1月5日下午,新年以来最冷的一天,时任船长的李秉泉接到命令,前往天津港主航道,执行海标复位任务。

突然,起风了,风力越来越大,气温降到了零下18摄氏度。甲板上冰冻雪滑,每一个从事海标工作的人心里都很清楚,这样的天气进行海标作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危险。

“是执行任务还是返航?”李秉泉考虑后下达任务,南方电煤告急,海标早一点复位,就会给过往的船舶带来多一份安全保障。

由于海面结冰严重,海标被大雪覆盖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严重超出了船舶的机械负荷,吊车不能正常工作。李秉泉指挥船员们找来一根粗竹竿,并在一端拴上了太平斧,一下一下挥起斧头将冰层一点一点地砍掉。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他们的手磨出了血泡,被咸咸的海水浸润着,简直就是在伤口上撒盐,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全力投入到海标复位战斗中。一个月下来,“海标11”轮共计完成31座冰损海标的应急恢复,高效打通了海上冰航之路。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原油储备库输油管道爆炸起火,大量原油泄漏入海。7月18日19时,“海标11”轮在龙口港刚刚完成当天的海标作业任务,被紧急调派前往大连执行溢油清污任务。

到了现场,大家被眼前的一幕幕惊呆了,一片汪洋油海,热气缭绕,黑烟弥漫。李秉泉一边联系现场指挥部,一边带领大家打开溢油物资仓库,布设围油栏,准备吸油毡,通知人员准备喷洒消油剂,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溢油清污战斗中。

7月31日,小平岛南侧海域,又出现大面积的油膜,有向渤海湾及公海扩散的趋势,情况十分危急。李秉泉又带领大家驾驶船舶火速赶往指定地点开始清污,此时现场局部温度高达39摄氏度以上,厚厚的工作服和安全帽让大家喘不过气来,个个汗流满面,安全帽上的“中国海事”四个大字早已被喷洒的消油剂腐蚀没了,船员们连续几天都没离开工作岗位。37天艰难的抢险过程,“海标11”轮航行1475海里,喷洒消油剂183吨,险情化解了。

愧对家人

只要有出海任务,个人的事情都要放下,这是船队最基本的原则。

50岁的李玉福在船上工作了31年,自己的小家全部交给爱人打理。“他太忙了,家里的事一般都不让他操心,很多事情都是解决了才告诉他。”爱人白秀敏是家里的贤内助,承担了家庭所有的事务。

李玉福如今是船上的轮机长,每天都要巡查检修船机设备,出海任务每次都离不开他。2010年,“海标15”轮正在建造,李玉福被派往武汉监造,一年多的时间里,只回过两次家。

在这期间,家里发生了很多变故。先是岳母过世,爱人没有告诉他,李玉福还是听女儿说漏嘴才知道的消息,身负监造任务,他没有回家。2011年10月,临近交船的关键时刻,李玉福的母亲突发胆管阻塞,被送进医院。

“你和亲戚说一下,就在附近的医院治疗,我们还能方便照顾。”考虑到自己只是儿媳的身份,白秀敏让丈夫给亲戚打个电话,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她了。母亲住院的日子,妻子尽心照顾着,李玉福从海上回来,母亲已经痊愈了。

“船员家属不容易,要能容忍很多事情。”李秉泉体谅船员的辛苦。

26岁的三副陈广通是山东人,来津3年。两年前,女朋友为了和他在一起,来到天津工作,两个人在塘沽租间房子,共同打拼。

今年2月,陈广通出海的前夜,女朋友出车祸住进医院,陈广通只陪伴了女友一夜,第二天就起航了。“出海的任务雷打不动,女朋友虽然也会不高兴,但还是能理解。”

陈广通和女朋友买了新房,定好搬家公司8月12日搬家,可在8月8日,船队接到紧急任务,出海去山东布设海标。陈广通不在,女友一个人搬家,陈广通回家时,新家早已收拾得干净漂亮。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