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米,标注的是长江与大海相拥的深度,展示的则是交通之于经济发展引擎的力度。8月28日,长江下游深水航道12.5米水深一期工程即将鸣金开锣,3年后南京以下航道将全面实现深水化。在水深的大幅增深利好下,长江经济将“深”行其道,突飞猛进,更好地服务沿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寸水深一寸金

长江干线下游航道深水化,极大地释放了长江航道潜力,带动了沿江经济发展。

2010年3月,长江口航道水深提升到12.5米,大大提高了长江口的航道通过能力。上世纪末的长江口,吃水大于9米的船舶每天只能通行12艘,2008年这一数字翻了4倍。5万吨以上的船舶更是从无到有,突破13艘。此外,航道水深从7米增深到12.5米后,船舶平均每航次可多装载50%至110%,提升了大型船舶的营运水平,为货主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一期、二期工程的相继完工,2002年至2009年,仅大宗散货、石油及制成品、集装箱等三大货种运输船舶因运输费节约、中转费节约和中转损失减少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729.83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资的5倍。

2011年1月,12.5米长江口深水航道又向上延伸至太仓,这进一步促进长江水系形成与长江口深水航道相衔接、干流通畅、干支直达的高等级航道体系。

12.5米深水航道的开通,为太仓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1年,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5.79万标箱,同比增长38.27%,集装箱吞吐量列长江沿线港口第一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572.59万吨,同比增长35.8%,完成木材进口量41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3%,成为全国海运木材进口第一大港;完成铁矿石进口量1524万吨,同比增长36%,成为长江沿线进口铁矿石第一大港。

与此同时,超大型船舶到太仓港数量明显增加。2011年,太仓港进出超大型船舶1458艘次,同比增长25.69%,单船运量平均增加三成,超大型船舶运输量已占港口吞吐总量的三分之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太仓港到港超大型船舶达456艘次,单船载货量也是屡创新高,最大单船载货量达到10.9万吨。

一寸水深一寸金。航道水深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以太仓港武港矿石码头为例:太仓港武港矿石码头是一座年接卸能力1500万吨、吞吐能力3000万吨的大型矿砂江海中转码头。深水航道开通以后,船舶吃水标准从10.5米提升至11.5米,万吨铁矿石运输成本减少14万元,降低了20%。

今年8月28日,长江下游深水航道12.5米水深一期工程即将鸣金开锣,这预示着3年之后12.5米水深将上延至南京。这将极大带动南京、江苏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催生大港口大物流

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的建设,预示着大港口、大项目、大物流时代的到来。

截止目前,江苏省沿江地区已布局建设了91个5万吨级及以上的码头泊位,但由于受到航道条件的限制,3万吨级以上船舶目前只能减载运输,运输船舶和码头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长江南京以下航道水深条件与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趋突出。实施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建设大港口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大港口是一个趋势,南京早就行动起来。2009年3月1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调整南京港口集团的领导班子,吹响港口大发展号角:用3–5年时间重振港口雄风、再创南京港辉煌!

3年来,南京港完成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近20亿元,先后完成了中化扬州石化仓储码头、煤炭筛分及高效装车系统工程、惠宁公司706–708码头泊位改造等工程。

大港口带来了高效率。2010年9月6日,接卸第一条“华盛江”海轮,3.1万吨,南京港仅用44小时卸完,小试牛刀。11月15日,又是“华盛江”,3.15万吨,29小时卸完,班产最高达1500吨/小时,为唱响“效率品牌”打下了坚实的的基础。

高效率意味着大物流。南京港的高速装车系统,一节60吨的火车车皮只需3–4分钟就可以搞掂,比原来用装载机装车快上了5倍,年装车可达300多万吨。

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后,南京港可满足第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海轮全潮双向通航,10万吨级海轮满载乘潮通航,15–20万吨级散货船减载乘潮通航。船舶大型化将极大节约运输费用。长江下游货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及制品、粮食等,数据显示,通过大船运输,2015年,北方煤炭运费节约9.1亿元,石油及制品节约2959万元,粮食节约3.9亿元。如果算上其他运输物品,2015年全年可节约运费16.2亿元。

12.5米水深上延至南京后,南京港肩上使命将更重:直接面向远洋,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为长江流域提供更便捷的海运通道和更广泛的开放窗口,使沿江海运直达、江海转运和长江中上游中转联运三大运输体系更为完善,大港口大物流的优势将充分展现。

 激发腹地发展潜力

长江干线深水航道的建设和腹地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南京港的腹地首先是江苏省沿江八市。依托长江深水航道的建设,江苏沿江产业带规模日益扩大,沿江八市创造了全省79%的GDP,84%的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全省97%的进出口总额和94%的实际利用外资,集中了全省近75%的电力、100%冶金和炼油企业。随着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将有力支撑八市沿江产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深水航道建设还将促进区域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提升。参考江苏省2008年工程建设期航道投资拉动就业系数0.094个就业岗位/万元投资,即航道投资每增加10.64万元可增加1个就业岗位系数测算,南京深水航道建设总投资174亿元,将产生间接就业岗位16.4万个,如按9年计算,则平均每年新增1.8万个就业岗位。

另外,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将使长江南京以下航道水深得到显著提高,使江苏沿江地区的水运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不仅有利于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航运、物流、贸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聚集,产业的聚集又诱发沿江城镇群的形成,从而为沿江地区产业布局优化,现代服务业密集带和基础产业发展带的形成,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南京港的腹地还包括广阔的长江中上游地区。随着12.5米水深上延至南京,将缩短长江中上游地区与沿海的距离,增强企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深水航道延伸到南京,相当于海港上溯了400多公里,沿江的深水岸线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也将带动沿江地区江海联运。实施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对于中下游沿江产业的布局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武汉以下及皖江带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数据显示,长江中上游地区加速发展,“十一五”期,GDP和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6%、21.7%,高于上海市,持平江苏省。深水航道的建设,将进一步激发长江中上游沿江腹地经济发展的潜力。

12.5米,标注的是长江与大海相拥的深度,展示的则是交通之于经济发展引擎的力度。8月28日,长江下游深水航道12.5米水深一期工程即将鸣金开锣,3年后南京以下航道将全面实现深水化。在水深的大幅增深利好下,长江经济将“深”行其道,突飞猛进,更好地服务沿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