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能否顶住高质量要求的压力,决定了船企能否圆满实现生产目标,更关系到船企在市场上的信誉。当前,船东对船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造船企业坦言,当前的交船压力很大,监造方对其建造的一艘船在试航前提出的反馈意见达上千条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质量方面的意见。

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能否顶住高质量要求的压力,决定了船企能否圆满实现生产目标,更关系到其在市场上的信誉。因此,解决制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是当前船企必须破解的难题。在目前造成各种船舶质量问题的因素中,设计修改、劳务工流动、配套资材的缺陷最为常见,导致了大量质量投诉事件发生。近两年来,船企不仅建造的船型增多,而且有一部分是首制船,这使得船企的设计工作面临极大的压力,加上对新规则、新规范的研究不够透彻,导致设计方面的错误和修改增多,容易在施工中出现返工现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同时,由于劳务工频繁流动,新进劳务工的质量意识不强、技能水平不高,容易造成施工质量的不稳定,所以船企必须不断重复低水平的“入门”培训,很难再匀出时间和精力去进行高层次的培训进而迅速提升企业整体的质量水平。此外,在低价竞争的大背景下,部分供应商为降低成本“牺牲”了船用设备和材料的一部分质量,而在供应商的设备或服务出现问题时,船企往往十分被动,需要长时间地等待返修、更换,甚至重新采购,这不仅影响了船企的建造质量和进度,更可能影响船东对船舶质量的信心。

面对上述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船企在难以左右外部形势的情况下,必须从内部着手,破解制约质量提升的难题。从劳务工队伍的质量管理方面来看,这一“软肋”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专家建议,可以从扩大骨干劳务工认定范围入手,实行有区别的培训、考核、奖励等措施,进而有计划、有选择地培养技能水平高、生产业绩好的施工队伍,促进劳务工骨干队伍的稳定。

这样才能使工艺规程和工艺纪律在劳务工中得到“固化”,减少直至杜绝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此基础上,船企还要加强对工艺、工法的研究,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如实行质量实名制等,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在生产设计过程中,船企应不断优化设计系统,提高设计人员业务能力,加强生产与设计的协同,从而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减少设计更改,有效降低发生设计错误的概率;同时,要严格执行既定计划,及时处理各种现场问题,以保障施工的质量。

由于船舶新规则、新规范不断生效,船东的个性化需求增多,给设计、建造单位都造成巨大压力,因此,船企还要提前参与到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中,与设计单位、船东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提前解决生产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外部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方面,有力的监督和有效的约束缺一不可。

船企应执行严格的筛选和淘汰机制,把好“入门关”,并积极发展潜在的合格供应商,而且要以合同、协议等形式对供货期和产品质量进行约束,明确供应商的责任;在配套资材交付时,要严格检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入库,甚至“流”入生产环节。

此外,船企还要加强对供应商的技术指导,不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走访,将产品在安装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确保配套设备质量稳定。当前,“交船难”、“交验过程难”已成为整个船舶行业的共性问题。船企只有从自身多找原因、多想办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使建造的船舶质量好中求更好,才能在保交船的战役中赢得主动权。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