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海发布反映上海“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情况的“2011/2012上海四个中心”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由上海市发改委和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组织编写。此次是上海连续第3年发布“白皮书”。

对于最新一期“白皮书”,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在昨日举行的“白皮书”发布研讨会上称,过去一年,“四个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三个短板,其中之一是,航运中心建设需要适应新的转型。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自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发19号文”以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上海先行先试的成功,为全国改革开放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这是昨天举行的上海“四个中心”战略新机遇专家研讨会上,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在做主题报告时透露的信息。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即国发19号文),体现了国家对上海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该文发布三年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金融中心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机构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和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大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际航运中心以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为突破,积极推进政策落实和创新突破,取得重要进展。

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一系列的突破性政策与制度安排,都是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航运发展做出的重大部署,上海先行试点的成功,对全国具有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对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航运发展具有全局意义。这些突破性政策与制度安排包括:公正透明、体系完备的法律制度;规范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准入制度;宽松可控的外汇资金结算便利制度;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税收制度;快速高效、便捷安全的海关监管制度;符合新兴业态与服务模式的工商登记和财会管理制度;信息完备、资源共享的信用管理制度等。

白皮书显示,3年多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金融方面,2011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未计外汇市场)和直接融资总额分别达418万亿元和28814亿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1.4倍和1.3倍。3年来,先后有41家企业在上交所首发上市,累计筹资432.2亿元。上海迄今已形成包括信贷、同业拆借和债券、外汇、票据、黄金、证券、期货市场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航运方面,去年上海航交所共完成船舶交易285艘次,交易总值20亿元。此外,去年上海地区船舶险和货运险总量达到34.45亿元,占全国的22%。目前上海各类航运服务企业总数已超过1000家,其中外资航运机构已达到250家。

十个重要突破点

本次“白皮书”对3年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总体成效作了客观评估,对国发19号文(即国务院于2009年3月正式印发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回顾和评价;收纳了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以及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相关“十二五”专项规划;收录了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有关重大研究成果等。

《白皮书》还收录了上海世博园区去开发、跨境ETF、上海清算所登记托管产品、全国首家独资邮轮船务公司等十几个专栏和陆家嘴金融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案例。

肖林在研讨会上指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感到还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

肖林提出三个不足,分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航运中心建设需要适应新的转型,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需要提高资源配置功能。

为了填补短板,肖林提出十个需要重点突破的项目,“应建议让上海在这几个方面先行先试。”

一是加快打造人民币差别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加强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功能,培育人民币清算中心功能。

二是突破离岸金融和相关金融创新功能,放宽离岸账户开设、拓宽离岸账户功能、增加离岸银行业务和机构、拓展离岸银行业务,积极开展离岸金融创新试点。

三是力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探索新型海关监管模式,试点给予准境外港地位,试点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税收政策。

四是着力推动航运、贸易和金融业务联动发展,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深化单船单机融资租赁政策,继续深化期货保税交割试点。

五是加快构建适应新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制度环境,争取有序放宽服务业管制,加大对高端服务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六是促进功能性总部机构集聚和功能拓展,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功能性总部机构。

七是加快吸引和集聚金融航运贸易等专业人才。

八是推进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建设,重点是建设国家级国际贸易和海外营销租赁平台,中国技术进出口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提升上海贸易中心的功能和影响力。

九是营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商贸环境。

十是力争免税购物功能尽快落实。

期待人民币自由兑换

上海已成为国家级的金融中心,但它是不是国际级的世界金融中心呢?

在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荷兰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荣彼得看来,相比上海,伦敦之所以成为环球金融中心的最重要一点是,伦敦让“很多国际性人才觉得待得非常愉快,让各国人才都觉得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毫无疑问,上海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基础。比如上交所的上市公司市值位列全球第四,中国惟一的黄金交易所也坐落于上海。上海是中国的外资法人银行数量最多的城市,橡胶期货交易合约位列世界第一,铜、铅、锌等金属期货交易量也是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伦敦金属交易所。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名列世界第一。同时,上海也是中国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但荣彼得认为,上海最大的短板在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如果今天人民币能够马上自由兑换的话,我相信上海不会仅仅是位列于第八位,我想他应该是第五甚至于第三位的国际金融中心。”荣彼得说。

其次,荣彼得指出外资参与者还是太少,以及希望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一个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另外,中国内地税务方面,税率太高,高达45%的个人所得税,而同样的金融人才在香港,税率只有17%。”

熟悉中国国情的荣彼得还表示,上海还面临着来自国内其他城市,比如说深圳、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竞争,大家都想成为一个金融中心。“最后我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中国在金融方面要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的是上海。”

相关报道:

上海“四个中心”白皮书发布

(国际金融报/张颖 郁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已经3年了,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遇到了哪些瓶颈,还要迎接哪些挑战?11月14日,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发布的2011/2012上海“四个中心”发展报告(白皮书)作了客观总结和回答。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并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上海创新转型和民生保障做出重大贡献。”

“上海具备建设‘四个中心’的条件。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以及给浦东新区的优惠措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顺势而为,申请成为自由贸易园区。浦东新区已经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浦东新区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万曾炜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

成绩,取得重大进展

“依托部际协调机制和上海市‘四个中心’协调推进机制,每年明确一批项目化的重点工作安排,细化措施,明确责任,滚动推进。”在肖林看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例,市场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规模、能级和功能快速提升;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健全,功能性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加快集聚;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产品与业务创新,许多领域先行先试亮点频现;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规划、制度、法规等服务和监督体系不断加强。

根据白皮书发布的信息:2011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未计外汇市场)为418万亿元,部分交易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比如,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排名亚洲第二、全球第四,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总额4.44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银行间市场首批非金融企业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30亿元成功发行。铅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挂牌。

肖林告诉记者:“2011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和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际航运发展综合实验区加快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取得新突破。”

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3亿吨,同比增长11.4%。集装箱吞吐量3174万曜枷洌仍龀9.2%。上海港全年继续保持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地位。国际知名航运机构和企业相继落户上海。

瓶颈,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荷兰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荣彼得是一个中国通。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专访。荣彼得坦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与伦敦、纽约相比,上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有很多不足。”

荣彼得强调说:“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并从国内结算货币向国际结算货币发展。但是,人民币仍不能自由兑换,尤其是,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尚未实现。”

根据白皮书发布的信息:截至2011年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对外汇期权在外汇交易中心推出,我国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启动组建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

“进一步发挥人民币在融资领域的功能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一旦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将会水到渠成。”荣彼得进一步指出,“除此之外,上海仍在几个方面表现得比较不足,比如,外资参与者比较少,高端金融人才缺失,法律监管体系尚待完善,税收缺少竞争力等。”

挑战,锻造金融特区

“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关键是要成为中国的金融特区。”国泰君安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告诉记者,“上海转型发展动力在于创新,从金融行业看,就是要进行平台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

为此,白皮书就进一步加快“四个中心”建设提出政策建议。肖林分析到:“下一步,我们要分门别类,抓落地夯实,细化落实相关政策;抓延伸拓展,拓展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适用范围;抓移植借鉴,争取试行国家支持有关兄弟省市的创新性政策;抓创新突破。”

具体的,白皮书提出了10项政策建议:加快打造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突破离岸金融及相关金融创新功能,力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着力推动航运、贸易和金融业务联动发展,加快构建适应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功能性总部机构集聚及其功能拓展,加快吸引和集聚金融、航运、贸易等专业人才,推进服务全国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平台建设,营造国际一流水平商贸环境、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贸易便利化水平,力争免税购物功能尽快落地。

万曾炜认为:“上海具备建设‘四个中心’的硬件条件。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以及给浦东新区的优惠措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应该抓紧落实上述10项工作,向国家提出要求,尽快决策,努力把浦东新区建成自由贸易园区,这将有效解决进口企业的政策壁垒。我们现在就可以准备好向国家申请成为自由贸易园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