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服务网|新闻中心|航运|船舶|海事|港口|船员|图片|人物|企业|指数|专题|潮汐
潮汐表 艘船宝
船舶 > 船舶指数 > 正文

经济危机造就传统船舶企业向海工装备转型

来源:工控网  2012-12-10  我要评论  

导读:

工控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造船业三大指标全面下降。国内企业在配套件核心技术以及电控技术等工程机械领域最为关键的技术上仍然对外资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造船业三大指标全面下降。业内人士认为,造船行业的低迷局面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此背景下,行业新一轮“洗牌”或不可避免。

随着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往来大幅缩水,船舶需求自去年年末一直疲软。在这样特殊时期,船舶制造行业的诸多弊端暴露无遗,冗余产能、低端产能等亟待解决。而转型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更应明确自身定位及前景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行动。可以预计,船舶行业的“大洗牌”势在必行。

在这个时期,全球对海洋开发的热潮不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重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既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是后危机时代我国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

而国内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只能制造其整个系统装备中的很小一部分,占整装备价值的百分比不到百分之十。现阶段,我国海工产业发展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在目前的国际竞争格局中,我国仍处于第三梯队,在全球海洋工程链的低端;另一方面,从产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仍处于幼稚期,存在着产业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专业化制造能力和本土化生产能力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赖进口。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始终受制于人。

根据《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内容显示,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配套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平均每吨价格超过8万美元。例如传动部件、控制元件、柴油发动机及关键液压件严重紧缺,能力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反差强烈,从而影响了中国工程机械向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

国内企业在配套件核心技术以及电控技术等工程机械领域最为关键的技术上仍然对外资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未来国家将继续依托重大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化的进程,抓住用量大、技术含量高的关键设备,发挥产学研用四者相结合的体制优势,加快研发、鉴定、试用和推广应用的进程,逐步提升设计自主化的水平,加强产业标准和规范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另外,在“十二五”期间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能源自主创新和能源装备自主化的专项中,海洋工程装备已被列为一个重点的支持领域,以支持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提升其制造水平和发展质量。

① 凡本网注明“海事服务网CNSS”的信息作品(包括文字、图片等作品,下同),版权均属于海事服务网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海事服务网CNSS”。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网联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海事服务网CNSS)”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CNSS官方帐号
延伸阅读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



登录 注册     您的评论通过审核后将发布成功
史略
百科
CNSS产品库
  • 潮汐表
  • BDI
  • 船舶定位
  • 船员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