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蛟龙”号也可以应用到海底传感器的布放、回收,也可以用作沉底失事飞机、船只搜索,矿区勘探……“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研究员在昨日下午举行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透露,从今年6月份起,“蛟龙”号将投入应用。

2012年6月,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全球99.8%以上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研究员表示,从今年6月份起,“蛟龙”号将投入应用,初步计划在第一个五年时间里面,每年将有4个到5个月的海上时间。“在东太平洋工作区域,要对选定的开发区进行土工力学参数测量和取样,为集矿机设计提供必要的输入参数,并开展海底沉积物剂量反应实验,评估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为采矿试验做准备。第二个矿区是在西南印度洋硫化物矿区,开展海底热液活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研究,提供热液区地形地貌,分布特点、热液流体特性、热液生物群落结构、生物地理分布、基因流等等。”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