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船队规模世界第四,这些数字表明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海运大国。然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员雷海表示,软实力是内地建设海运强国的最大短板。他举例道,目前中国海事仲裁的案件不到伦敦的十分之一,说明中国在国际海事组织的发言权仍然很弱。

雷海日前接受内媒采访时称,尽管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夺冠,但迄今为止,伦敦仍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的航运中心,强大的软实力正是伦敦海运竞争力所在。他认为,海运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海事仲裁、航运保险和保赔、中介服务、船舶经济、航运金融及衍生产品这几个方面。

以海事仲裁为例,世界范围内海事仲裁最多的仍然是伦敦,当地每年要处理超过1000个仲裁,而中国却不足100个,雷海认为,这说明中国在IMO(国际海事组织)的发言权还是很弱,这与中国造船规模和港口规模非常不匹配。

另外,中国的航运服务业长久以来也难以做大做强,比如海运保险和保赔。目前中国海运保险分为船舶险和船东责任险两大块,分别由保险公司和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负责。船舶险是一种商业保险,雷海说,该保险只有在船沉的情况下,船公司才能从保险公司处获得赔付。因为赔付金额较高,国内的保险通常采取和国际上的大公司分保,即共分保险费,共担风险。但由于国内保险公司在这一领域的体系不健全,信誉度不高,难以获得分保渠道。另一方面,对于国内一些资质较差的民营船公司,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

除了软实力不强,中国海运硬实力也没有想象中强大。对此,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给出了两组数据:1990年中国外贸港口吞吐量约为1.64亿吨,2012年外贸吞吐量是30亿吨,22年间增长了18倍;但1990年中国国际海运运力约为2500万载重吨,到2012年运力是1.24亿载重吨,仅增长了5倍。“运力只增长了5倍,这么多货物哪里去了?很多是被外国公司船队运走了。”真虹说。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总结,中国海运的硬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一是技术结构。二是船队的资本结构需要调整。三是船队的航线结构。四是人才建设。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