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船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生存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船企必须将其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贯穿于经营、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面对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以及船价持续低位徘徊带来的巨大压力,近年来,船舶企业纷纷祭出“降本增效”牌,采取了一些比较得力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纵观现状,不少企业在“降本增效”的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会走入一些误区,存在着“跑偏”的现象。这些行为在短期内或许会降低成本,但从长远看,很可能会伤及企业发展的根本。为此,业内专家提醒,船企应该尽快走出误区,建立科学长效的降本增效管理体系。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船舶行业的“洗牌”正在加速,降本增效已经成为船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生存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船企由于认识不到位,陷入了种种误区:比如,简单地认为降本增效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减成本、控制一切投入,因此,有的企业低价采购劣质砂轮片,有的贪图便宜购买高能耗的老旧设备;再比如,机械地将降本增效当成一项指标来完成,认为这只是“一阵风”,因而滥施“简单化”的“猛药”,迟迟不见“强基固本”的长效机制……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船企做出了诸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其结果只能是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生产效率降低,乃至各种事故发生,进而砸了自己的招牌,甚至自断生路。

认识是行动的指南。要扭转这些“偏差”,让降本增效给企业带来切实的竞争优势和效益,船企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这项工作不仅是当下应急之需,更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战略任务。首先,应避开“简单地将降本增效等同于最大限度地削减成本”的误区。一味地降低原材料等方面的成本,不同步采取外购件品质检验的强制手段,会导致产品内在质量及服务质量下降,最后的结果是失去市场。其次,要走出“单纯地降低生产过程成本”的误区。生产成本只是企业总成本中的一部分,我们在重视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要认真审视整个价值链,从中寻找到有效降低采购和销售等环节不必要支出的途径。再次,要避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原有各项降本举措所创造的企业短期成本优势”。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成本分析,预测各种成本驱动因素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并迅速采取相应行动。最后,要摒弃“控制一切投入就能取得效益的稳步增长”的观念。船企要知道,保证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必须在规模、产品、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下足功夫,增加相应的投入,以永葆活力。

厘清了认识后,船企还需及时付诸行动。其一,根据形势变化情况和企业实际,兼顾长期和短期利益,确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方针,明确成本管理的战略重点,不断优化成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降低可变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其二,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加强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深挖各方潜力,大力推进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强化成本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其三,降本增效关键在人,因此必须让每一位员工树立成本意识,从细节着手,从小事做起,为企业塑造出“节约”文化。

降本增效,做在当下,利在长远。各船企只有力戒形式主义,以制度为基础,以执行为关键,常抓不懈,全面推进,才能打好这场持久战,使之成为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不断为自己拓展出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