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昨日正式诞生,而总体方案及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下称“开放措施”)也应运而生。在其他几家A股上市险企还未有实质性动作时,作为唯一一家本地保险上市公司,中国太保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自贸区内成功“占位”。而分析师表示中国太保作为本地保险第一股,或将长期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政策红利。

上周,中国太保产险获批将原先的龙东大道营销部直接升级至二级分公司入驻上海自贸区,和大众保险一起成为首批入驻上海自贸区的保险企业。

而对于中国太保来说,自贸区意味着什么?

虽然在总体方案和开放措施中并无直接提到财产保险的利好措施,但业内人士分析,在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项下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先行先试的大前提下,包括太保产险在内的保险公司将受益于上海自贸区围绕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所带来的改革红利。

国泰君安分析师在之前的分析报告中指出,自贸区将会带来主题投资机会,涵盖国际航运险及保险投资等方面。

“上海港作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港口,航运保险在世界上的占比较低,滞后于航运业发展。”阳光产险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在今年6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航运险规模不到200亿元,其中货运险规模在100亿元,船舶险大约50亿~60亿元,而太保的航运险大约在其中占据第二的位置。

此次上海自贸区开放措施中提出放宽船舶运输企业外资股比限制、先行先试沿海捎带业务,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外资可以实现控股,以其国际经验开展船舶业务,有助于提振中国国际船运市场,同时促使原挂境外方便旗的中资船舶回流,并促进境外中转的集装箱到上海中转,从而增加上海港的国际地位。在此背景下,航运险有望真正发力。不过,某大型险企航运险高管对本报表示,要增强航运险必须要有配套的服务及税优等政策跟上,而这还有待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太保对本报表示,拟建的产险分公司将在上海自贸区内经营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在内的各类财产保险业务,重点加强非水险业务的发展。

“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在完全竞争的商业贸易环境内其实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在中国财险公司占比却很小。”普华永道中国中区金融服务主管合伙人许康玮对本报表示。

中国太保2013年半年报显示,其企财险及责任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4.86亿元以及16.1亿元,占比仅8.23%及3.8%。与此相比,其车险业务占比高达75.16%。

“车险独大对于整个中国财险业来说不是健康的表现,此次自贸区对于非车险业务的推动或许也能够使得产险业务结构更加平衡。”某财险公司高管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而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对于中国太保的险资境外投资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据了解,目前中国几大险资的境外投资占比仍较小,且大多为港股投资。对此,许康玮分析认为,之前险资13项新政已进一步放开险资境外投资,但是由于外汇审批等因素,往往会使境外投资效率降低错失投资机会。在自贸区的先行先试下,部分险资或许可在区内大幅增加其境外投资的效率。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自贸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带来险资的投资机会,而中国太保在这方面本身就处于业内领先的地位。中国太保数据显示,其上半年发起设立了11个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合计金额174亿元,新发行的债权投资计划投资收益率达到5.9%。而太保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截至7月底,今年其共新增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14项,新增债权投资管理规模234亿元,累计设立债权投资计划27项,累计债权投资管理规模649亿元。

“目前中国太保仍然处于估值洼地。上海自贸区此次直接针对保险的措施看似不多,但作为金融服务领域,长期来看如果这块"试验田"成功,贸易、物流等的高速发展可能会给其相关业务带来几何级数的增长。”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对本报表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