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6日18时30分,东太平洋。在5000多米深的水下工作近10个小时后,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AUV)“潜龙一号”浮出水面。至此,“潜龙一号”成功迈出了试验性应用的第一步,取得了初步成功,也创下了我国自主研制AUV深海作业的新纪录。

图为潜龙一号回收过程

6000米AUV的试验性应用是中国大洋29航次科考第三航段的重头戏。当地时间9月30日 ,“海洋六号”抵达东太平洋作业区,工作人员为“潜龙一号”的试验性应用做好了各项准备,并在10月2~3日两次实施潜器下水,对潜器的各项功能进行综合性验证。

10月6日,“潜龙一号”第三次下水,首次执行应用任务。早晨6 时,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潜器下水前的技术检查和使命程序下载,7 时30分开始布放,7 时55分布放成功。1个多小时后,潜器无动力下潜至5080米的深度,开始在距海底50米的高度沿规划路线作业。

17时19分,“潜龙一号”在水下作业8 小时5分钟后,向水面监控系统发出了上浮信息,并于19时30分成功回收至甲板。在作业期间,工作人员通过潜器传回的数据信息,实时监测潜器工作状态。数据显示,潜器水下航行姿态稳定,准确按规划线路航行作业。

据悉,在大洋29航次科考第三航段,6000米AUV试验性应用的工作时间为10天。接下来,“潜龙一号”还将继续潜入大洋深处,在预定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内进行调查。同时,研制人员也将通过这次试验性应用,为潜龙一号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依据。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