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海域巡航。

海洋经济渐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海事旗舰船“海巡01”轮。

    

“蛟龙号”再闯深海。

1405年7月11日,当郑和率领他的庞大舰队从福建五虎门起航时,或许未料到这一段航程会成为后人永远传颂的海上传奇。508年后的今天,复兴中的中华民族再次开启了海洋强国之梦。不平凡的2013年也注定要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史上留下惊叹号。当先进与文明为世界所关注认可时,大国的力量便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彰显。纵观2013年的中国海洋事业,虽未惊心动魄,却也振奋人心。

这一年,海洋战略蓄势待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强势出炉;海洋国防扬帆护航,新成立的中国海警局舰艇编队首次赴钓鱼岛维权巡航;海洋科技日新月异,“蛟龙号”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之后赴南海、东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进行首次试验性应用……这一切共同成就了一个精彩的2013年。让我们溯流而上,寻迹那些多样的符号。

符号一 “捍卫”——守护蓝色疆域

2013年7月22日清晨,伴随着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国旗,悬挂了14年的“中国海监总队”的牌子被“中国海警局”取代。根据重组方案,将原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进行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悬在半空的靴子终于落下,在大部制改革中,中国海警局的诞生,也许是国内外最为关注的一项机构重组。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国家海洋局将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在中国主权海域内开展海上维权执法,并在北海、东海、南海3分局之下,设置11支海警总队。长期以来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争权诿责乱象将得以改变,也标志着我国“五龙治海”的时代正式终结。

处于敏感时期整合的中国海警局,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不断增强海洋维权意识和力度。重组方案出台的前一天,中国海监第十支队正式进驻三沙市,将巡航基地前移至遥远的南海边陲——永兴岛,开启了海监在南海上的常态化巡航;6月上旬,组建中的中国海警船只首度配备武器开赴南海执法;7月24日,4艘中国海警巡逻船进入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执法……中国海警的执法巡航以实际行动捍卫海权,再一次彰显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符号二 “蓝图”——指引战略方向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取得显著成就,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公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等具体发展目标,并要求加快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速的集结号全面吹响。

随着海洋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海洋大省纷纷发布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划,掀起了一股“海洋热”。比如,福建省规划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300亿元、广东省2015年海洋经济规模目标定在1.5万亿元、浙江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把总投资定在1.2万亿以上……根据现已发布规划的各地海洋经济产值目标,中国2015年海洋经济将超过7万亿元。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尽管海洋开发鸿图气势磅礴,“可持续发展”仍是第一原则。在新一轮的海洋开发过程中,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也被列入了国家战略中,规划对海洋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2015年将新建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80个,海洋保护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重达到3%。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