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绿靴资本 徐亦姗 北京报道

末日狂欢仅剩三日,而央企*ST长油的最后抢筹阶段才刚开始。

5月29日,*ST长油逆市暴涨6.67%,盘中更一度涨幅达8%,当日总手达88.31万,成交金额为6988万,此时距离*ST长油正式暂停上市仅有3个交易日。

这一幕并不陌生,2013年*ST锌业退市前一个月,股价由2.8元一路涨至停盘前的3.88元,涨幅高达34.72%。

投资者不觉疲倦地豪赌重组背后,来自同花顺[0.53% 资金 研报]的数据显示,此 78家退市公司中,无一家央企公司因业绩连续亏损被迫终止上市。

其中,最近的一个央企逆袭案例来自于去年被暂停上市的*ST锌业,该公司最终不负众望,2013年凭借成功完成债务重整实现净利润41.78亿元。目前公司已经向深交所提交恢复上市申请,新一轮退市股神话即将拉开帷幕。

处于周期性行业浪尖风头的巨型央企上市公司,为何在经历经济重创后屡屡能够上演不死神话?

绿靴资本记者告诉你,央企的循环永生,有时候只需要四个步骤。

重生是怎样炼成的

STEP1 “微亏”央企自救计

适用类型:最近一年年度净利润亏损额基本在5亿元以内,多半因所处行业下行,产销萎缩,产品毛利率下降,同期产品成本、费用上涨导致亏损。

代表公司:*ST三鑫(002163.SZ)、*ST海化(000822.SZ)、*ST东安(600178.SH)、 *ST钢构(600072.SH)

其中,*ST钢构所处的船舶市场和大型钢结构市场尚未明显好转,订单价量齐跌,综合毛利率下降直至亏损;*ST东安则因为大客户哈飞、昌河、一汽自身销量下滑,影响对公司微型发动机及配件的需求;*ST三鑫则受两家特种玻璃子公司巨亏拖累,业绩大幅下滑;纯碱龙头*ST海化所处基础化工行业持续低迷,产品价格下滑导致主营亏损。

这类“微亏”型上市央企公司多采用“自救方式”,一方面是“降本瘦身”的效益管理,一方面是产品结构调整等市场拓展方式。由于自身亏损包袱较小,财务负担较轻,其所处周期性行业一旦出现拐点,往往有望见到扭亏曙光。

以*ST三鑫为例,因特种玻璃价格大幅下降,公司2012、2013年分别巨亏1.3亿、5.5亿元,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对巨亏4亿元的海南中航特玻子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同时,随着太阳能玻璃市场的缓慢复苏,蚌埠太阳能玻璃子公司盈利水平逐步恢复。

“目前没有大股东资产注入或变卖资产等方式扭亏,如果有会及时公告。”*ST三鑫资本运作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其指出前两年导致公司亏损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特种玻璃价格大幅下跌,公司进入该领域时间较短,对未来市场走势也不能清晰把握。

“不过伴随行业好转,公司蚌埠三鑫子公司已实现扭亏,海南子公司的债务重整也已经进行完毕,公司已经逐步扭亏。公司上半年市场订单稳定,产销平衡。”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一季报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在4000万-5500万元之间,已较去年同期1.14亿亏损额大幅扭亏。

风险:行业持续下行,降本去费力度低于预期

STEP2 “积重难返”靠注资

多数央企上市公司掌控国家经济命脉,往往扮演行业巨头角色。其中部分央企上市公司背靠资产实力雄厚的大股东,由于大股东手握盈利能力较强的其他资产,关键时刻可采用资产置换或整体注资等方式以挽救上市平台公司退市厄运。

适用类型:近年亏损达10亿元以上,自身扭亏难度较大,且大股东资产雄厚。

代表公司: *ST吉炭(000928,SZ)、*ST天威(600550,SH)、*ST仪化(600871,SH)

风险:重大资产重组及借壳上市审批风险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