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风》驻北京记者Bob Rust指出,中国渴望发展高价值造船业务的想法固然可取,但目前的相关政策恐怕会让那些其实最能创收的船厂得不到所需的信贷资源。

在中国向政府机构寻求援助,有时须做好问题已经解决但“救兵”才姗姗来迟的准备,而且此时你还不管要不要都得欣然接受。

这是业界对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千呼万唤”之后终于推出的船厂“白名单”的其中一种看法。该名单于上周推出,但此时中国造船业最危难的关头已经过去,且相关文件未能清晰甄别哪些船厂具有切实的发展前景,哪些已不再值得扶持。

据悉工信部是在中国船级社的帮助下,以一种并不十分透明的流程打造出上述名单。评审依据的信息均由船厂自己提供,具体涉及技术、财务、商业以及经营等多个领域的标准,目的是给易受周期变动影响的造船行业提供指导方针,促其健康发展。

此外工信部称这只是首批名单,而此前观察人士的预期是大概有70家船厂将能入围。至于为何上周只公布51家,原因只有工信部才知道,不过预计接下来它还会增补一批名单。

就现实意义而言,这份名单将直接决定谁能赢得中国国有银行的支持,其中包括谁能争取到预付款保函以及营运资本。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