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第十一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

 

10月21日,第十一届大连国际海事会在大连如期举行。上午十时许,在这场国际海事展览会开幕式结束之后,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与大连副市长刘岩为首的到场嘉宾们亲临海事展览馆现场,参观的同时与参展商们进行了相应交流,并表示大连海事展2008年后一直坚持“市场拓展、技术交流、技术合作”三大功能,已被公认为本年度国内最大、东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

作为本次海事展随行报道的小编,除了现场拍摄的景象,从各位领导的合影和笑容上也能看到,本年度大连海事会的盛况可见一斑。无需置疑其举办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无需再去探讨和判断海事展的现状和未来会如何如何。相对于这些,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这些繁荣景象背后,是否能够结合当前航运市场实际,透过数据分析,来拷问一下未来船舶市场到底将何去何从。

在航运市场运力与船舶市场产能“双过剩”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转变的背景和环境下,大谈行业复苏让人觉得有点迫不及待。不久前,CNSS制作了一期造船市场的专题。大概的意思是,当前造船业出现间歇性订单的“井喷”,让市场人士误认为船东开始“抄底入市”,市场复苏指日可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间歇性造船订单确有增多,但这里面很多都是被行业人称的“有毒”订单,是许多造船企业为了维持开工和人员的稳定,在微利、无利甚至是亏损地接单造船。就算如此,造船企业也要面对苛刻的付款条件,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订单能否生效,生效后工期能否保证,都是未知数。新船价格处于低位,首付款比例不高,不少企业融资保函困难,融资成本增加,造成船舶交付延期,完工量下降,这些都是造船企业盈利困难的原因。总归一句话,上半年中国造船业即使出现订单“井喷”态势,大多数船企也是“无钱可赚”。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上半年中国造船业承接新船订单40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8.2%;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5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39.5%,比2013年年底增加16.1%。然而航运市场的有限性回复带来订单的猛增,并未使造船企业的业绩获得同步上升。根据半年报,除了中国船舶外,其余造船企业的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其实这波订单上升是船厂牺牲自身利润换来的,订单成交最活跃的时候,船价是很低的。据统计,64000吨级散货船,最低的时候都在2400万~2500万美元成交,船东几乎没有利润。后来造船企业一看订单上来了,就加价到2700万~2800万美元,成交量很快就下去了,所以船企只好继续维持低船价,‘亏本造船’。其短暂辉煌的业绩或许真的不值得一提,昙花一现或者说连夭折都算不上,只是在低谷时期的一种求生挣扎。

不可否认的是,船舶业过剩困局仍在困扰着大家。在船舶行业,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转型难依然是不少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全球航运市场依然低迷,船东接船积极性不高;新船价格处于低位,首期预付款比例不高;不少企业融资保函困难,影响交船进度,丢失新接订单;船厂船台、船坞等大型专用设施难以转型,兼并重组相关政策尚未落实等问题,造成船舶交付延期,完工量下降;造船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困难;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另外,目前铁矿石以及钢铁产品价格处于低位,一方面减轻造船企业成本压力降低了船企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铁矿石进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航运需求和造船市场;而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供需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BDI指数尽管近期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位。这些都将影响船舶市场的全面复苏。

因此,必须客观分析订单,防止盲目乐观,要认识到船舶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造船企业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本增效,加强风险管控,努力克服困难。正如某位嘉宾的发言,在船舶市场处于低谷的困难时期,凭借逆势而上的信心,发扬共克时艰的精神,大连海事会期待船舶市场真正复苏的那一天。

透过大连海事展现场报道看船舶市场未来,任重而道远!

(下页)推荐:CNSS四名金牌记者带您逛大连海事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