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国造船业的领军人物称,在设备供应和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方面,他不认为邻国的新兴竞争对手有足够能力对国内船厂构成严峻挑战.

任元林:印尼和越南拥 有材料,人力成本也较低,但经营造船业务同时还需要生产力和技能,在这些方面它们远远落后于中国。

单纯从订单承接量的角度看,或许中国早在数年前就已超越韩国和日本,成为首屈一指的造船大国,但随着来自邻国的竞争不断加剧,它是否能在未来 20 年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不断攀升的薪资水平和熟练工人快速减少,意味着中国正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不少老牌造船商开始寻求在东南亚那些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设立船厂。中国的纺织行业亦面临类似的命运—许多制造商都在将工厂转移到柬埔寨、越南和斯里兰卡等国。

韩国三星重工(SHI)计划耗资 1 万亿韩元(约合 9.5亿美元)在东南亚兴建一座新的船厂,以承接散货船、小型集装箱船和油轮等业务,这样位于巨济(Geoje)的本国船厂就能腾出手来,建造海工船和其它高价值船舶。

在日本,私营企业常石造船(Tsuneishi)此前就已在海外(菲律宾和中国)建厂,目前更是计划设立第三座海外基地。据悉它已将目的地选在印尼,以充分利用当地贸易增长的机遇和廉价劳动力获益。

鉴于三星和常石相继在越南、印尼等地设立船厂,不少业内人士不禁会产生一种疑问,即中国会否像以前的韩国一样,因此而失去在造船业的领先地位。

对此扬子江船业董事长任元林认为,造船业属于人力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中国这两项都不缺,因此国内船厂的地位没那么容易被撼动。此外不断增长的国内外贸易会刺激市场对新船的需求,且政府希望推行“国货国运”。

任承认“印尼和越南拥有材料,人力成本也比较低”,但他指出,“经营造船业务同时还需要生产力和技能,在这些方面它们远远落后于中国。”任补充称,若想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功,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很重要。“造船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有温和的气候。

船厂工人是在露天工作,如果天气过热过潮,他们的生产力肯定会受影响。另外过多的降雨和台风也会降低船厂的效率。”他同时指出:“印尼和越南的金融资源有限,不一定能拨出足够资金支持造船业,而这个行业恰恰对资金的要求很高。”任认为对造船业而言,是否拥有顺畅的物流网络和基础设施也很关键,但这两项印尼和越南都不发达。“如果所有船舶设备都要进口,那么成本必然会提高,”他补充称。“新加坡是个例外。它的劳动队伍生产力高,金融资源也很充裕。此外它只造高端的海工船,不造商船。”“不过就中国而言,只要政治环境保持稳定,造船业就能继续繁荣。”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