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时报周三刊登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秘书长詹向阳文章称,从目前国内经济与货币的实际情况和数据来看,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货币供给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放缓,通缩离中国越来越近。

文章指出,尽管中国目前货币、信贷存量巨大,但是在被过剩产能、无效投资以及非实体经济的高回报领域大量挤占的情况下,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领域、具有流动性的货币资金其实相对不足。同时,外汇占款减少导致基础货币的投放减弱,银行吸存能力和放贷能力下降,导致货币总量呈现下降趋势。

“可以说真正具有流通能力的流动性偏紧,通缩离我们已经很近了。”他称。

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仅增长0.8%,自2009年11月以来首次落入1%以内;1月PPI同比下降4.3%,连续35个月下降,持续时间之长为20年来之最。而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8日至24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较去年春节黄金周下滑逾2个百分点。

詹向阳分析称,中国货币信贷存量货币和贷款中,有相当部分被过剩产能和无效投资挤占,已经失去了流动性。没有流动性的货币丧失了流通的功能,不能再当作“通货”使用。因此,评估当前流动性是否充足,应当将这部分被占压而无法收回的、已经失去流动性的货币和贷款存量排除在外。

他并指出,随着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贸易增幅下滑,外汇占款增长逐步放缓。外汇占款大量减少,使得央行通过此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大幅减少,进而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倍数级的收缩效应。

2014年以来,外汇占款放缓态势更加明显,全年增加6,410亿元,同比少增2.12万亿元,而最近10年外汇占款年度新增规模一般为1万亿元到2万亿元,有的年份甚至超过3万亿元。

詹向阳称,在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商业银行吸存能力普遍下降,存款大量流失。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企业、居民等经济主体收入增长放缓,直接影响存款源头。同时,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特别是储蓄存款理财化、对公存款同业化以及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等,都在深刻改变着银行存款业务的市场生态。

他并指出,产能过剩广泛存在导致银行放贷意愿下降。目前,对产能过剩的治理进入实质性阶段。由于过剩早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企业的个体现象,几乎所有行业甚至包括新兴产业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致使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贷款选择艰难,贷款意愿下降。

中国央行此前公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新增贷款远低预期,全年M2增速未达目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