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人民币目前是仅次于美元的强势货币,目前并未见有调整人民币浮动区间的迫切需求,也并未发现人民币贬值造成资本外流。他还提到央行正在研判是否存在通缩隐忧,是否还需要降息等要看经济走势。


 

据彭博新闻社,易刚在两会期间表示,人民币是仅次于美元的强势货币,未来将保持稳定。人民币如今已进入双向波动期,但基本面持续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从长期看,人民币将是一个稳定的货币。

易纲同时还是外汇管理局局长。他说:“美元近来是最强势的货币,人民币紧随其后。”

易纲回应近期的市场猜测称,没必要调整人民币浮动区间。他表示,目前人民币浮动区间弹性比过去大得多。没有迫切需要调整人民币浮动区间,自己仍有耐心。

他表示自己正在观察人民币贬值会导致资本外流,认为基本面状况稳定。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情况正常,并未发现人民币贬值已造成资本外流。

3月4日接受上证报采访时,易纲还表示,央行正在研判是否存在通缩隐忧,是否还需要降息等要看经济走势。至于降息等还有多大空间的问题,易纲称,要看经济走势,央行已经做了比较及时准确的反应,“该做的都做了”。

对于目前是否存在通缩隐忧的问题,易纲说,CPI不会为负,但PPI可能还会有一段时间持续的压力。他认为有关通缩隐忧的话题可以讨论,目前央行也正在研判这一问题。

去年3月,央行宣布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这意味着央行允许人民币围绕中间价上下波动2%,但近来人民币屡屡逼近跌停,不少外资行预测,中国放宽人民币波动区间的可能性正在提升。

华尔街见闻曾提到,瑞信私人银行外汇策略分析师Heng Koon How表示:“如果压力不减,人民币波幅可能会在数周之内扩大到3%。”大华银行也持类似的观点,澳洲联邦银行则认为波幅扩大的时点或在今年上半年。

受中国经济放缓和美国经济走强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过去一年中下跌了2%。近期在强势美元以及宽松预期双重打压下,周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连续第三天下跌,再创近28个月新低,盘中再度逼近跌停。

对于人民币的此轮贬值,市场上有两种解释。部分投资者认为这是在美元大幅升值及全球央行大宽松背景下,中国央行主导的主动贬值,特别是最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种观点的说服力。

但也有投资者认为这是因为对全球资本对新兴市场经济缺乏信心而导致资本撤出新兴市场回流美国所引致的,而中国也是其中一员。而离岸远期不可交割人民币汇率和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的价差也充分体现了这种市场预期。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认为,无论是出于中国货币当局的主动行为,还是市场推动的被动结果,人民币汇率目前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因为中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率周期的不同步,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和美元保持同步。

章俊认为,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顺势而为的允许人民币适度贬值(主要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非一揽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是有利于中国目前及未来中长期经济稳定增长,与人民币国际化等其他战略性诉求并不存在背离。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