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制造”的优势,开始在造船业再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经过“十一五”磨炼的山东造船产业,从岸上“谈兵”,到浅水区漂泊,再到现在驶入深水区。而见证和支撑起山东造船业的一个平台,则是被誉为国内造船业“处女地”的一块神秘港湾-青岛海西湾。这个位于黄岛开发区的小海湾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央企巨头纷纷涌入看重的到底是什么?海西湾造船基地对山东船舶业“十二五”的意义何在?记者深入海西湾进行了探访揭秘。

     “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有望达到700亿。”在全国船舶行业突飞猛进时,山东的造船业也在悄悄布局,华丽蝶变。伴随着船业巨擘———中船重工将一条完整的造修船产业链搬到了胶州湾西海岸的黄岛开发区,其庞大的带动能力正让海西湾这个荒凉的“小海湾”成长为集造修船、配套及海洋工程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船舶基地,而以此为代表的山东船舶业也正将驶向行业“深海”。

     2000人秘密西迁央企建起国内最密集船坞

     青岛的海西湾,恰恰拥有国内最多的船坞,也拥有最大的船坞。海西湾也因此成为国内造船业第四极。

     造船业有一个明确的档次标准,谁家的船坞大,谁家的船坞多,谁就是船老大。

     船坞是什么?船坞就是一个大坑,比海平面低一大截子,造船的关键时刻在船坞内完成,船成型后,把海水放进来,船就出海了。船坞越大,造出来的船越大,卖船价格越高,当然利润也大。船坞因此被称为造船厂的“造币厂”。有了船坞,才能造船,才能赚钱;船坞越大,造的船越大,赚的钱越多。

     “我们在海西湾的造修船基地已经基本建成了,今年造船能力有望达到200万吨,现在手持订单已经排到了2013年。”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企宣部部长赵明光对记者说道。在他身后的厂区里密密麻麻地停放着一个个用于造船拼装的大型钢铁分段,专门用于运输这些分段的工程车正井然有序地将一个个分段运往船坞,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人正忙着给分段焊接、喷漆。

     看到如今的北船重工在造船领域如此长袖善舞,几乎让人难以想象出六七年前它仅仅是
    蜗居在青岛老市区的一家修船企业。

     “那时我们叫‘北海船厂’,主要是做修船业务,还不能造船。”赵明光介绍说,随着青岛成为2008年奥帆赛承办地,为支持奥运场馆建设,北船重工决定搬迁至现在的海西湾。“我们上头是中船重工,是一家具有军工性质的央企。2000人秘密从青岛市区‘消失’,来到这个荒凉的滩涂。当时这里就是一个很破的小海湾。”赵明光指着已经建好的一排排厂房说道。

     就是在这片小海湾上,北船重工开启了大造船项目。“这个就是我们目前最大的50万吨的船坞,差不多有四个足球场 大,最多可以同时建造4艘18万吨散货船。”随着赵明光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一个巨大的船坞里正摆放着4艘正在建造的大船。

     “北船重工现在有1座50万吨级、2座30万吨级,1座15万吨级的船坞,还有一条浮动船坞,成为山东省首家超过百万吨的造船企业。”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负责人孙晓辉说,“北船重工是海西湾造船业的缩影。北船重工一家就有5座船坞,加上武重和中海油等,海西湾这条13公里的海岸线上,就拥有船坞7座。其密度已在国内遥遥领先,这也是山东造船业从岸上到深水区的重要标志。”

     神秘“小湾”揭面纱中国造船第四极浮出水面

     “可以说海西湾是上天赐给青岛的天然造船福地,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国内其他沿海地区无法比拟的。”

    “北船重工只是海西湾造船的引领者,现在包括中石油、武船重工等大型船企都已入驻并陆续开始投产,总投资已经300多亿元。”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国内投资局促进局投资一处处长丁颖新对记者说道。

     六七年前还是一片礁石滩涂的小破海湾何以吸引了如此
    多船业巨头们的目光呢?作为山东船舶行业“十二五”重点承载区,选址海西湾打造综合性造船基地又有哪些考量呢?

     海西湾是胶州湾内一小湾,位于胶州湾川门的西南侧,其东、南、西三面受海西半岛环抱,具有良好的掩护条件,不会受到海风的影响。其次,作为造船基地的重要条件,海西湾湾口自然水深在5米左右,泥沙很少。“水深、泥少,是海西湾成为造船基地的巨大优势,因为国内其他基地都面临着河流入海造成的泥沙淤积问题,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清淤作业,不但成本高昂而且费时费力。而海西湾不存在这个问题。”

  常年在海西湾西边的薛家岛湾打鱼的渔民老周说,自己在海西湾打鱼已经30多年了,虽然地处北方,但冬天这里从来没有结过冰。“冬季不冻也是海西湾独特的优势,许多北方海港和造船基地像大连都面临着冬季封冻的问题,而海西湾就不冻,这对那些造船企业来说自然是在此选址的绝佳理由了。”丁颖新解释道。

     水深无风,冬季不冻,如此天赐的海湾着实让青岛兴奋。在北船重工迁到此处后,黄岛开发区以此为契机,对整个海西湾进行了统一规划,依托几家龙头造船企业的带动能力,发展相关的船舶配套和高附加值产业,海西湾这个以前的小破海湾正向现代化黄金造船基地转变。

     “北船、武船都来了,作为给他们装配发动机的,我们肯定要进驻海西湾。”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林建亭笑着对记者说道。他所在的公司是中船重工集团和世界最著名的柴油机生产厂商———芬兰瓦锡兰以及日本三菱重工合资成立,专业从事生产大型油轮、大型散货船、大型集装箱船这目前市场三大主力船型上的船用柴油机。

     林建亭表示,目前中国船舶业一半以上的船用主机是进口的,尽管造船接单已是世界第一,但造机能力远远不足,面临主机配套与造船产能脱节的现象。“造船能力大,造机能力小,我们成立合资公司正是为解决此问题。”随着几大船舶巨头入驻海西湾,作为大船“心脏”的发动机自然会需求倍增,这也正是林建亭所在公司落户于此的原因。目前公司一期100万马力的产能已经投产,二期规划将扩展至350万马力,随着产能扩张整个产值也将达到40亿-60亿元。

     “中国传统造船业分布在三个地方:最北面的大连基地,中间的上海基地,南端的广州基地。海西湾从‘小破湾’,到现在国内造船业新基地,假以时日,这里将以第四极的姿态,赶超前三极。”孙晓辉对此信心百倍。

     船用发动机只是船舶配套的一部分,据丁颖新介绍,目前围绕海西湾造船厂的需求,已经有生产甲板机械、柴油机曲轴、电气控制、锅炉及压力容器等多家船舶配套企业进驻,整个船舶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海西湾现代化综合造船基地呼之欲出。

     海西湾担纲“大造船”烟台、威海成“两翼”

     海西湾已经起飞,而作为山东造船业的两翼,也整装待发。海西湾成为山东造船业的龙头,烟台蓬莱和威海则成为山东这艘大船的两翼,山东造船业将在“十二五”驶入深水区。  其实,海西湾造船基地只是山东船舶工业的一个缩影。省国防科工办负责人点评道,经过“十五”、“十一五”发展,我省的船舶工业由过去单一造船,逐步发展成为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及配套业协调发展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从省国防科工办了解到,2010年,列入统计范围的船舶企业达到127家(其中造修船7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36.3亿元、销售收入515亿元、利润36.1亿元,分别是2005年3.2倍、3.3倍、3.6倍。5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造船完工量突破300万载重吨,是2005年的16.2倍。“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投资500多亿元,2010年青岛、烟台、威海这三大造船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占全省的63%;实现造船完工量294万载重吨,占全省的98%。

     “‘十一五’期间,中小船舶、海洋工程、船用动力及原材料作为四大优势产品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群效应。”省国防科工办船舶产业管理处调研员董文照告诉记者,海洋工程装备正成为山东船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交付自升式海洋钻(修)井平台4座,各类工程船舶近40艘。2010年10月,中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举行交船仪式,标志着中国已打破新加坡、韩国企业对高端海工产品的垄断。

     相比“十一五”期间在批量造大船等方面的高举高打,山东船舶“十二五”将在重点领域进行深耕。对此董文照调研员表示,“十二五”期间山东船舶业将在豪华游艇、绿色动力、先进通导航、远洋渔船四个工程方面进行集成创新。“豪华游艇做工精细,附加值高,正越来越代表船舶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省目前也正力求引导企业在该领域进行突破。”董文照介绍说,目前青岛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与渤海轮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签署了《豪华邮轮研发项目合作备忘录》,拟利用五年时间研发制造国内首艘豪华邮轮,目前已顺利启动。

     “随着我省造船业驶入深水区,我省正逐步建设成为环渤海船舶工业基地和世界造船‘金三角’地带(日本、韩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