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振华重工承建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最后一批钢结构在长兴岛发船赴美,分包项目任务全部完成。

  8月初,特地再次赶到上海的业主方——美国加州交通部在制造大桥钢结构的车间内举办了盛大的美式烧烤庆典午宴。风格轻松休闲的烧烤大餐上,熟悉的中美双方人员毫无拘束,早已不是5年前签约桌上那般正襟危坐。

  征战国际市场多年的振华重工,经历过新海湾大桥项目,对“走出去”也有了新的感悟:与外国客户之间除了友好礼让,更要注重平等对话,甚至据理力争。通常,这反倒容易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让中西方理念在争论中找到共识。

  从这个意义来说,建桥也是在“过桥”——走过通往更深层次国际化经营的发展之桥。

  赢得信任:打铁自身硬

  与许多正在试水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同,对于外面的世界,振华重工并不陌生。在港机时代,振华重工就是85%以上产品供给国际市场的国际化企业;多元化经营后,他们也先后成为多座国外桥梁的钢构供应商,客户中不乏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

  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项目业主是以执行标准苛刻、管理严谨而著称的加州交通部;总包方是由美国桥务公司和福陆公司强强联手组建的AB/F公司;项目,则是要在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经济区域,造一座世界上最昂贵、最漂亮、抗震级别和技术含量最高的地标性大桥。

  在AB/F公司海湾大桥项目总监布莱恩·彼得森的陪同下,记者一行登上了正在建设的新海湾大桥东段桥面。不远处,高达150多米的钢塔已经完成拼装,桥面上剩下的52米“缺口”正在进行最后的焊接准备。AB/F公司海湾大桥项目技术总监凯文·史密斯告诉我们,桥面的钢构组块都在上海进行过检测验收,并且成功预拼装过,运抵旧金山后,只要花半天时间,就能安装到大桥上。而记者看到的剩余两段未安装的桥面钢构,则是制造难度最大、改动最多的,因为那是大桥的心脏。

  在大桥施工现场,我们遇到了电焊工杰姆斯·甄,他是AB/F公司雇佣的180名现场安装工人之一。与振华重工在钢桥项目上配备的1000多名操作工阵容相比,这个施工团队小得多,工作也比我们想象中简单:“振华重工定制的浮吊将巨型钢构需焊接处对拢后,在电脑上输入焊接程序,把接口处一周全都焊接起来。”杰姆斯告诉我们,振华重工提供的桥面钢箱梁和钢塔构件的质量都堪称完美,“做得很细致,对接时就能看到,30米宽的钢构误差最多几毫米,这样我们焊接起来操作更方便,建成后,桥的质量有保证。”

  美方的信任得来不易。5年来,加州交通部和总包方AB/F公司先后派出200多名工作人员来到长兴岛监造。华裔的AB/F公司项目控制总监山姆·蔡几年间到长兴岛去了20次,“除了跟进项目,还要与振华谈一些细节上的变更,本来说不来的普通话竟然流利起来了。”他直言,“几年里,振华的这个团队快速成熟起来,我们对他们的信心也与日俱增。”

  直面摩擦:有礼更有理

  7月11日,在最后一船钢结构完工的仪式上,美方一位负责人的演讲赢得了现场最热烈的掌声:“新海湾大桥最困难部分是在中国制造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也使此桥具有微妙的象征意义,它成了连接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桥梁。”美国旧金山市还以振华重工钢桥项目负责人李江华的名字,命名2011年7月11日为旧金山市的 “李江华日”。

  如今像是度蜜月,5年间却从未间断磨合。在奥克兰办公室里,AB/F公司大桥项目副总监彼得·范·德·沃特接受采访时特地换上挺括的格子衬衫,温文尔雅地夸赞振华重工的效率和质量。不过,陪同我们的振华员工认出了他:“双方争议互不让步时,他还对我们拍过桌子呢!”

  “走出去”闯荡多年的振华重工,已跨过了语言障碍、东西方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规则等初级门槛,怀揣的也不仅是走向世界那份单纯的民族自豪感,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以平等的企业身份去对话、交涉甚至争论。面对对方上百次的标准提升、各种各样的变更,甚至多次超出合同范围的要求,振华重工走过这座大桥,展现出更多对国际商业社会规则的适应性。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