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9日上午,长江之上,百舸争流,一阵阵汽笛声从江心传来。中国春和集团董事长梁光夫,一头银发,伫立扬州江扬造船厂岸边,他对身边的儿子梁小雷说:“孩子,我做了一辈子国际航运贸易,今天我们在扬州重新打造一座造船厂,你要把他经营好,让它和宁波厂比翼齐飞,在中国的大海、大江上写下梁氏家族的新传奇。”

梁氏家族在扬州建造的新船厂,名叫大洋。2003年,春和集团收购扬州最大的国有造船厂江扬船厂。当年参与项目谈判的原市经贸委副主任杨晟回忆说,这是扬州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之一,大洋不仅拯救了江扬,一定意义上也拯救了扬州国有企业。

时光荏苒。9年后,大洋迎风飞扬,成为扬州沿江岸畔第一家百亿企业。

林波,大洋造船母公司太平洋造船执行司理,原扬州大洋造船厂总经理。他的晋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大洋造船的贡献。在他任职大洋一把手期间,正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船市红火期。

“我是大洋造船的创业者,发展的见证者。”林波说,大洋之所以在扬州沿江开发战略中独占鳌头,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扬州人的鼎力支持。

广陵区区委常委、李典镇党委书记顾克荣至今仍然记得当年“宁委屈干部、不委屈大洋”的场景。大洋收购江扬后,几千人进驻进行基础设施的重新安装,原厂区一下子饱和了。怎么办?“我们就把并镇后的老红桥镇政府租给大洋,租金是一块钱。”

3年后,一条沿江高等级公路逶迤扬州沿江81公里长江岸线上。林波特别感慨,“镇里掏了3000万元,为我们上万名员工修了一条连通沿江高等级公路的大路,取名"太平洋大道"。两路交叉路口,镇里还为我们竖起了一块石牌。”

一块钱租金,3000万元造路,沿江开发十年间,类似这样的“扬州故事”,不胜枚举。现在来看,这些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发展力,推动着沿江不断演绎大开发的合唱。

大洋在扬州的9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造船。大洋造船现任总经理王建定说,“当年梁董确立了区域造船和精益造船先进理念,逐步形成节拍生产。实际上就是导入韩国现代总装造船理念,早日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船"。”

一期5亿元投入后,2005年5月30日,由大洋建造、扬州史上最大吨位53500号散货船正式交付给希腊船东。2007年12月3日,大洋竖起长江造船第一龙门吊,次年7月两座900吨龙门吊建成。2009年1月,大洋二期技改项目新船坞四船同时下水。2010年,大洋产值逾100亿元。

“9年来,我们始终行走在快车道上,原因有一条,就是大洋有一个竞争对手不具备的成长气候。”王建定说,我们能抢在金融危机前,提前完成25亿元的二期工程技改,造船周期从过去的100天、65天逐步压缩到33天,创造了令同行惊叹的“中国纪录”。我们同样在现在的大气候中,完成与日本三菱公司的技术转让合作,今后将拥有8.2万吨级的散货船核心技术,与对手比,我们的船始终会“省一吨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