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艘30万吨原油船、世界最大级别的38.8万吨矿砂船、首台自主品牌船用中速柴油机、首根完全国产化的低速机曲轴、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代表造船业领先水平的重量级船舶产品一个个横空出世,实现了几代中国造船人的梦想,推动中国造船业站在世界海洋科技的前沿。

作为我国最具实力的特大型造船集团,10余年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世界500强企业,连续8年在国资委中央企业业绩考核中获得A级。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敢想敢变,突破创新,在我国造船业的多个船型建造领域,中船重工都是首开先河。创新让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地位不断巩固

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中船重工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推进理念、思路、模式、技术、体制和机制创新,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0多年前,中船重工就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大型船舶的研发上,吸收国外先进理念,创新研发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与国外公司联合设计”的道路,掌握了超大型油船的关键设计技术,承接建造了我国首批30万吨原油船(VLCC),打破了国外在设计建造VLCC上的垄断。2004年6月,首批5艘VLCC全部交付船东,建造质量取得了世界著名的挪威船级社和船东的高度评价,使我国成功跻身建造超大型船舶的国家行列。中船重工旗下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研发建造了我国第一座3050米水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并出口美国,目前在巴西油田使用良好。

几年前,在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立项时,中船重工挑战极限,把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工作深度定格在7000米。此前,世界载人潜水器作业最大下潜深度为6000米。中船重工坚持边摸索、边设计、边试验,经过7年的攻坚克难,先后突破了耐压密封、生命保障、水声通信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今年6月,“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了7000米,最深达到7062米,再次刷新了世界同类载人深潜纪录,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以上的深海海域开展载人深海作业的能力,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让中船重工展翅高飞,在主流船型的市场地位不断巩固,新船型储备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01年至2011年,中船重工经济总量、营业收入、增加值、利润总额年均增长均超过20%。

调整结构协调发展

军品做精、民船做强、非船做大,中船重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不仅圆了我国造船人建大坞、造大船的梦想,更是在非船产业强力拓展

中船重工经济总量中民品份额已经超过80%,非船产业占比达到42%。

海军装备研制水平全面跃升。中船重工10年来相继突破了一大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关键技术,交付多型海军装备,总体设计能力、总装建造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备配套能力全面提升,为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船经营生产跨越发展。从承接建造我国第一批30万吨超大型原油船开始,中船重工就没有停止过造大船的脚步。从我国最大的32万吨原油船到世界最大级别的38.8万吨矿砂船,从我国首创的18万吨散货船到万箱集装箱船……都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截至目前,中船重工已累计承接VLCC油船69艘,4250箱集装箱船49艘,18万吨散货船73艘,海洋工程47座。批量建造有力促进了建造周期的缩短,中船重工建造的VLCC水下周期最快达到38天,4250箱集装箱船水下周期最快达到30天,主流船型建造周期逐步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海洋工程形成批量建造能力。中船重工已经能够设计建造多种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年造船产量由100万吨提高到超过1000万吨。

非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船重工坚持有限、相关、多元发展,坚持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抢先进军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高成长性的新兴领域,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首创性、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端产品。其中,风电产业从零部件、配套到整机组装,再到风场基地建设,成功打造了国内最完整的风电产业链;国内首台套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以及弱电系统、信息系统交付使用;污水处理核心设备曝气鼓风机研制成功并实现替代进口;分布式能源、生态清淤节能环保产品已形成品牌并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目前,中船重工已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五大领域形成了一批处于领先地位的品牌产品,2011年实现非船经济总量746亿元,是2001年的15倍。

防范风险保障发展

居安思危,面对全球船舶制造业的起伏波动,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助力中船重工稳健前行

船舶是典型的大宗商品,有些单船价格甚至超过1亿美元,加上直接受国际经济贸易影响,蕴含的风险因素不容小视,风险防范至关重要。中船重工总经理李长印提出,经营企业就是经营风险,控制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科学发展。

根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的数据,从2003年开始国际造船市场掀起了一轮高峰,此后的6年间,有5年新船成交均超过1亿吨,2007年更是创纪录地达到2.7亿吨,船企面临订单“排队加塞”的火爆现象。中船重工保持清醒头脑,于2004年成立船舶经营风险控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一整套风险控制措施,加强船舶合同审查和规范管理,努力把风险因素降到最低。中船重工还开创了国内造船与钢铁企业联姻的先河。2004年11月,大连船舶重工与鞍钢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大连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有效保障钢材供应。正是这些战略性举措,奠定了中船重工应对造船业繁荣之后大幅回落局面的坚实基础。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船重工提出了“坚定信心、严控风险、危中求机、持续发展”的方针,在全面按时高质量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千方百计保交船、控风险、拓领域,实现民船做稳做强;做强做大非船传统优势产品,大力开发新产品,使非船业务成为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中船重工完成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1.8%,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5%,承接合同金额同比增长5%,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明显好于同行业总体水平。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