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418亿现金 中国远洋无惧132亿债务重压

航行中的中远集装箱船。

标准普尔10月2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100大企业》信用观察报告,指出中国17家企事业单位被评定为财务风险“极大”,魏家福掌门的中国远洋赫然在列。

中远集团超过132亿元的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余额中,债权银行前三位分别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东京三菱银行及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这是魏家福45年航运职业生涯中“最严峻的时刻”。

132亿债务承压

从2008年第四季度陷入亏损,到2010年业绩好转,再到今年上半年再度巨亏,中国远洋的成绩单一直难以让人满意。

2012年的中期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亏损48.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9.7%。而此前的2011年,中国远洋更是因为全年亏损105亿元,遗憾地当选A股的“亏损王”。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1581.37亿元,比年初增加0.4%,总负债为人民币1121.65亿元,比年初增加4.6%,资产负债率达70.93%,而这一项指标在去年和前年的数据分别为68.13%和58.76%,呈逐年递增状态。

而从借款部分来看,截至上半年,中远控股短期借款余额为人民币54.56亿元,较年初28.51亿元,大幅增加91.4%,原因为“所属公司流动资金贷款增加”。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为132.55亿元,虽然比年初时的191.31亿元,下降了不少,原因为“部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已归还,使期末余额相应减少”。但这对于盈利能力堪忧的中远来说,依然是不小的压力。

毕竟,在这部分债务中,仍有近7成比例马上就要面对还本付息。

若将债务观察期限再延长一些,可以看到,截至今年6月30日,刨除一年内到期的部分,中远的长期借款余额为392.07亿元,比期初的331.50亿元略有上涨。

而除了通过银行渠道获得贷款,中远此前还发行了三批中期票据,即“10中远MTN1”、“09中远MTN1”、“11中远MTN1”,累计总额达190亿元。但是因为时限较长,这三期中期票据将分别于2014年、2018年、2020年才会到期。

遭遇还款高峰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远的长期借款,排名前五位的债权银行为中银香港、中国国家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

而中远超过132亿元的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余额中,债权银行前三位分别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东京三菱银行及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虽然如今陷入困局,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远洋作为国内航运业的龙头老大,此前一直都是各家银行的座上贵宾,从中国远洋历年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到,为其提供贷款的银行以四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为主,而包括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在内的股份制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也都积极为中远提供贷款支持。

去年5月,招商银行更是通过议案,向大股东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提供集团综合授信额度人民币300亿元,期限三年。

截至6月30日,中国远洋集团为招商银行第三大股东,持有招行13.41亿股无限售A股,占其总股本的6.22%。

而在这些银行中,中国银行的身影最为突出,事实上,中远集团和中国银行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银行曾长期作为中远集团唯一的买造船贷款银行。2009年,中行进一步加强在航运金融方面的投入。

当年7月,中行上海分行成立“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航运金融中心成立伊始,中行便牵头完成了中远集装箱运输公司银团贷款,并与中远集团在船舶境外融资运营领域开展合作。而当年年底,中国银行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又在北京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银行肖钢董事长与中国远洋掌门人魏家福一并出席。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银行,在2009年掀起的上海金融和航运两个中心建设浪潮下,航运业激发了各家银行巨大的合作热情。

2009-2010年间,各家银行,特别是上海及深圳地区分行,纷纷向以中国远洋为代表的航运业龙头抛出橄榄枝,大批授信密集获批放款。截至2011年末,航运授信总额为1961.39亿元,客户总数为1141家,同比增长46.85%,贷款总额达到640.32亿元。

而从2011年开始,随着航运市场受到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萎缩以及运力大量投放带来的供给过剩双重压力,产生新的调整,包括中国远洋在内的航运企业巨头业绩纷纷下挫,开始让一直以来看好航运金融发展的银行陷入两难境地。

现金为王的底气

在最困难的时刻能不能顺利渡过依次到来的还款高峰,需要中国远洋交出成绩单。

虽然业绩一再令投资者失望,但魏家福依然保有信心,他在今年年初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中远集团手头掌握了大量的现金流,因此对于未来发展并不太担心。

“中远必须坚持现金为王,所以一直到现在能保持在900亿。”

而在2009年业绩低迷时,那时的他也是泰然自若地表示,“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没有现金流的企业是生存不下去的。我们有890亿元现金在手,也就有了底气。”

据中国远洋2012年中报数据显示,其货币资金为418亿。当然,与此同时,中国远洋也在继续从各种渠道争取着融资支持。

据了解,虽然目前银行的放贷趋于谨慎,但中远手中也仍有一部分银行授信未使用。

中远控股2011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末,公司共获得各大银行总计637.86亿元的融资额度。

而在这超过600亿的授信额度中,来自中国银行的部分为271.83亿元,占比达42.62%。其次为招商银行及农业银行,分别有73.68亿元及60.6亿元,中远也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获得了22.85亿元及45.47亿元的授信额度,除此之外,其他银行累计为中远提供的授信额度总计为163.42亿元。

截至2011年9月30日,以上额度仅使用40%,剩余382.17亿元未动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远洋于10月24日晚间公告称,曾于一年前审议通过的《中国远洋境外子公司发行境外美元债券并由中远为发行主体提供担保之预案》,将在2012年11月12日召开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重新审议。

中国远洋表示,此次债券募集资金在境外拆借给中国远洋境外子公司使用,主要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及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等。同时,原则上由实际使用募集资金的中国远洋境外子公司清偿。

手握现金好“过冬”

尽管中远集团今年前三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作为中远掌门人的魏家福依然底气十足。这底气来源于中远集团手头掌握了大量的现金流。因此,对于航运企业来说,手握现金好“过冬”。

众所周知,现金流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只有让企业的“血液”顺畅循环,企业才能健康成长。现金流有力地支撑着企业价值,可以说,增进现金流就是创造价值。我们随处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现金为王,这是一种卓越的经营理念。 因此,即使企业暂时遭遇了“寒冬”,经营上陷入了困境,但现金在手,企业“越冬”是不成问题的。

海尔集团也对现金流推崇有加,海尔的第13条管理规则就是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对于企业或组织的成功,我们应该深信不疑,利润丰厚不一定能让事业成功,但现金流可以!

当然要想拥有大量现金,企业的“人脉”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像中远集团成为亏损大户还能拥有大量现金流,与其产融结合有密切关系。在魏家福看来,产融结合开始成为国资委规划特大型央企发展未来的重要选项,比如,中远集团与多家银行有长期战略合作的关系,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都有长期的战略协议,如此以来自然不愁现金。这恐怕也是中远集团在经营状况低迷时仍然底气十足的根本原因。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