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成为标志性色彩后,华彬集团意图涂上蓝、绿等多元色。

“未来3-5年内海洋工程、新能源产业会超过红牛产业。”日前,在一场小范围媒体见面会上,一向很少在媒体前露面的华彬集团董事局主席严彬宣称。

1995年,严彬把功能性饮料这个全新概念带进了中国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彬集团已成为布局在快速消费品、商务会员俱乐部、文化体育产业、健康产业、金融业等众多领域的跨国集团公司。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持续的动力,有增长的亮点。具体到产业布局选择上,我们看好战略性增长的产业。”严彬表示。

显然,对于战略性增长产业判断,严彬把脉在“蓝”、“绿”两大板块。即华彬集团表示,将在新能源开发、深海石油钻井船、海洋温差发电等“蓝色”新兴产业领域中迅速崛起。

除了蓝色板块,严彬还看好绿色产业。华彬集团称,在长城脚下的华彬庄园已发展成以绿色生态产业为基础,以高端运动产业为动力,以健康产业为支持,以文化产业为创新的高品质生活平台。目前,华彬集团规划在云南、湖北等地打造七大生态示范园区。

海洋温差发电首个项目明年启动

“如果把海洋温差能量利用起来,将是现在发电量的2倍。” 华彬集团副总裁刘少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所谓海洋温差发电是指,利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表层和深层海水间存在的温差发电。作为清洁可做再生能源,该领域前景十分诱人。

从理论上而言,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据统计只要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充分利用起来发电,水温降低1度放出的热量就有600亿千瓦发电容量。

1881年,法国人达松伐耳提出海洋温差发电的设想。自1979年8月在美国夏威夷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温差发电装置以后,海洋温差发电进入各国视野。

温差能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如果不考虑维修,这种电站可无限期地工作。同时,海洋温差能在发电富余的情况下,还可以制氢并送回陆地。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已经确认海洋热能转换是所有海洋能转换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

根据我国海洋专家分析,我国南海诸岛温差能利用最具潜力。青岛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的数据显示:南海诸岛水深大于800米的海域约140万~150万平方公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强烈,表层和浅层水温均在 25℃以上,500~800米以下的深层水温在5℃以下,表深层水温差在20℃~24℃。据初步计算,南海温差能资源理论储藏量约为 1.19×109~1.33×1019千焦,

显然,严彬想战略性的布局这一具有诱人前景的新能源领域。

华彬集团表示,其旗下专注于海洋能源的公司OPUS与世界著名系统集成商洛克希德o马丁公司,将利用各自的技术与专精为海洋温差发电项目提供主要技能和技术,来打

造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完美运营的海洋温差发电机。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可能将于2013年6月启动,28个月建成。”刘少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但他并未透露项目具体位于哪个海域。

据刘少华介绍,海洋温差可以形成系列产业链:温差发电、氢能源收集、海底温度4度可以用于空调制冷等。

5年“蝶变”海洋能源工程公司

事实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美国一家航空航天公司,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对海洋温差发电进行了30多年的研发。

对于这一前沿性的新能源领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何选择中国、选择华彬集团作为合作对象?

“中国有在世界上最具竞争的制造业,我们与他们可以互补。”对此,严彬如是理解,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拥有前沿的技术,但制造成本是中国3-5倍。同时中国有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且有政府层面无可比拟的支持力度。因此,选择中国企业合作是必然。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中国看了一年半后,最终选择与华彬合作。离不开严彬的另一个未来要深耕的领域,即制造钻井船,掘金深海钻井行业。

2011年3月,华彬集团收购了海洋能源类公司OPUS,以此进军深海钻井领域。

“目前由于各国的海洋浅水区域已被开发,资源量有限,未来深海钻井将成为必然趋势。海上钻井作业中,钻井船在深海钻井将成为未来

的发展趋势。”刘少华表示,在中国海洋工程公司中,除OPUS外,只有少数公司的钻井船可以在1000英尺以上进行深海钻井作业。按照发展规划,OPUS在未来5年内将进入世界前二十钻井公司、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工公司,并将通过钻井业务直接进入石油天然气行业开发,最终成为技术领先、业务全面的世界一流海洋工程公司。

如果深海钻井技术和中国的造船制造业结合起来,再挖掘海洋温差发电领域,那将会形成跨时代的产业集群。严彬称,这也将挽救中国造船制造业,使其重新具有竞争力。

刘少华对本报记者表示,“深海钻井船将在2014年建成”。

技术、环保难题待破

尽管前景广阔且诱人,但作为新兴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海洋温差发电及相关产业链真正成型,还面临着一系列技术调整。

首先是管道材料。在实际操作中,要产生相当规模的电能,就必须让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流动循环起来,因此第一个挑战在于,管道要在深海承受巨大的大气压力、不断摇摆的洋流压力以及频繁变化的水温。

据海洋专家推测,一个10兆瓦的此类电站,预计需要一根直径13英尺的大管道。而要用于100兆瓦或更高容量的电站,预计其直径要达到33英尺宽,在水下延伸1000米,这几乎相当于纽约地铁隧道宽,两个半帝国大厦高。另一个挑战就是,管道必须在现场生产。

其次,对深海领域进行水流动与循环,且建造规模性设施,必然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如海洋生物有被卷入管道的风险。

“洛克希德o马丁公司在美国研发了30多年,且有政府层面的支持,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肯定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严彬表示,该公司海洋温差发电技术肯定要符合美国环保署的相关要求,该项技术进入商业化运作时肯定要通过环保要求。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