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大型综合性船舶重工企业,拥有军工军贸、海洋工程装备等六大产品板块。2012年,在国际船舶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该公司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实现了产值118亿的佳绩,连续22年保持集团公司发展先进行列,并作为国内首家船企荣获国家工信部“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武船公司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不断努力。

【2件获奖专利在19座大桥中应用】

2012年,武船集团公司“电动气压式板单元U型肋装配机”(专利号:200610125062.0)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龙门式多头自动焊接机”(专利号:200810048908.4)获得武汉市发明专利优秀奖。 这2件发明专利技术在桥梁钢结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使用在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长沙湘江三汊矶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广东珠江黄埔大桥、宁波青林湾大桥等19座大桥钢结构的制造中,直接创造新增利润3859.5万元,同时,也为公司顺利拿下国家重点工程、中国建桥史上制造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桥钢结构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

【5件专利评估作价520万元】

武船集团公司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与制定工作。2012年,公司围绕系列节能船建造技术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系列节能船专利技术产业化分析报告”,对系列节能船建造技术的专利分布状况,作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市场预期,为推进该产品的产业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和应对策略。

在专利文献信息利用方面,公司结合实际需要对“节能船建造技术”、“螺杆桩机”等多个专题进行了专题检索,共检索专利信息176000多条,扩充了公司的专利信息数据库,为公司创新发展方向指明了方向。

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专利运营工作,运用专利技术独占许可,为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公司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拥有的5件专利进行了价值评估,并作价520万元增资注入子公司。

点评:

创新驱动发展,专利贵在运营。作为现代高技术企业的战略性资产,专利价值不仅在于静态归属,更在于动态利用。检索建库、信息挖掘、权利维护、价值评估、独占许可、作价出资、攻坚转化……武昌造船厂在专利运营舞台上打出的一系列精彩“组合拳”充分证明,专利不再只是纸面上枯燥的技术解决方案,而是在实战中可以大放异彩的价值源泉,进而成为央企巨轮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实现精准研发、聚集优势、降低成本、管控风险、技术换代、产业升级、战略运作的新引擎。

点评专家:焦洪涛,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科技法研究所执行所长

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专利运营有专攻:5项专利评估作价520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