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船模式的精髓就是讲究精准、精良、精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大量准确、实时的基础数据做支撑。长期以来对基础工作的忽视,严重影响了我国船企建模的成效。

“国内某先进船厂每修正总吨工时为22.9,而韩国现代重工为16.7,日本三井造船为8.1”,业内专家在日前召开的一次建模相关会议上披露的数据,给了国内船企负责人当头一棒。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船企的造船周期大幅缩短,生产线布置更加合理,在硬件方面与日韩船企已相差无几,但为什么生产效率方面的差距仍如此之大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长期以来对基础工作的忽视,严重影响了我国船企建模的成效。现代造船模式的精髓就是讲究精准、精良、精细,不断消除产品多余功能,降低资源无益消耗,减少多余库存,压缩无效作业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大量准确、实时的基础数据做支撑。国内很多船企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因此只是学到了现代造船模式的外形,远未掌握其精髓。

参观过日本船厂的国内专家感触最深的是日企精准的计划管理体系,他们能把一年的计划细化到月、周、日。执行期间虽有变动,但通常都不大,计划工时与完成工时相差不多,材料配件库存极少,按需按量按时配送。日本船厂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记录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人、每天的作业内容和物耗等信息,并不断优化和改进管理;而且在实现信息化后,其管理效率更高,所有数据都可被快速、准确地提取和分析,甚至某一个小项发生变化了,与之相关的所有项目都能及时得到修正。

反观我国船企,管理粗放,基础薄弱,如造船效率最重要的考量指标––工时的安排和统计普遍不精确,计划工时与实动工时相差甚远。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我国船企对劳务工管理实行以包代管的方式,使其实动工时无从谈起。而对正式职工的管理,很多企业也只是用简单的考勤代替实动工时的统计,由于工时与收入挂钩,所以即使实动工时少于计划工时,职工一般也不愿意说明。这使实动工时难以准确统计,压缩无效作业时间就成了一句空话。至于计划精细性欠缺,物流与生产流程难以同步,同样是因为大量具体的基础统计工作和标准化工作不到位所致。

我国船舶企业的建模基础工作之所以被长期忽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缺乏科学的考核办法,习惯用简单的规模和完工量等“看得见”的指标考核工作,习惯依靠要素投入实现总量增长;另一方面,做好基础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在短期内难见成效,在人心浮躁的当下,在基础管理跟着干部一起轮换的当下,企业往往难以坚持下去。

然而,建模的基础工作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当我们一年还只能造几艘船时,当船价高企足以确保获得较大利润时,计划不准也罢,以包代管也罢,并不影响企业的生存。如今,很多船企一年要建造十几艘甚至几十艘船舶,而利润已被日益上升的人工、材料、汇率成本和急剧下跌的船价挤压得所剩无几,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调度随意、计划粗放、工时掺水的水平,基础工作影响的就不是利润的多少,而是企业存亡的大局。同时,还应该看到,整个社会对船舶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得不精细地测算每一个细小环节的物耗、能耗、排放、工时,来达到综合减排效果。这时候,每天各种物耗、工时等的精确统计和反馈就显得格外重要。否则,即便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也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对提升生产效率一点帮助都没有。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工作很繁琐,很辛苦,但它是建模的根基和起点。希望船舶行业和企业真正认识到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从“一把手”抓起,坚决“啃”下其中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工作,船企在生产管理中才能真正做到精准、精良、精细,进而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