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潜入3000米的水下,进行水下生产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作业,未来,国产水下机器人(ROV)“出世”后,将有效解决我国目前深海石油开采的技术难题。7月4日,记者从市科委获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重庆前卫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将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共同研发深海石油开采水下机器人,填补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进口机器人身价不菲 3000万元至1亿元不等

据了解,我国南海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但我国深海石油开采的能力较弱,深海石油钻井平台及其相应的技术水平略显不足。

“一般来说,如果进口国外的水下机器人进行开采,根据工作的水深和功能不同,每台价格在3000万元到1亿元不等。”前卫仪表产业发展部主任助理李华介绍,更严重的是,国外还可能进行技术封锁和垄断,这让我国在深海石油开采上面临不少困难。

李华表示,目前,全球已经实现水下机器人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仅一两家,国内研发单位普遍存在生产工艺落后、系统集成技术缺乏,极端环境下关键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等问题。因此,加快国产化水下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十分迫切。

“大力士”干精准活儿 可潜3000米,工作5-10小时

“相对陆上机器人来说,水下机器人的难度更大,其中机械臂、推进器、升沉补偿系统是技术核心。”

前卫仪表工程师陈友祥称,海底石油开采设备大多一两百吨重,水下机器人要像“大力士”一样将它们推动到某个指定位置,需要依靠机械臂来完成。

由于水下机器人难以固定,因此它还需要推进器和升沉补偿系统共同来控制水中姿态。“这必须是非常精准的,如果有半点儿差池,造成设备安装不到位,就可能造成漏油或设备损害的危险,损失会相当惨重。”

目前,该项目计划通过对俄方技术引进与合作,实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逐步突破深海水下机器人系统研制以及生产工艺中的技术瓶颈。

“今后,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深度将从目前的300米大幅提升到3000米,并且可连续工作5-10小时。”陈友祥说。

5年后年产20-50台套 产业产值可达300亿元

据介绍,此次国际科技合作,预计我国将给予1200万元的经费支持,同时,企业前期也将有近2000万元配套资金用于该项目,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石油开采水下机器人,建立一个研发与生产基地。

“预计5年后,水下机器人将实现产业化,实现年产20-50台套的目标,整个产业的产值将达到300亿元。”李华表示,除了深海石油开采,水下机器人在海洋救助与打捞、水下工程施工、海洋科学研究、海底矿藏勘探、远洋作业以及军事领域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