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入主中电广通 中船重工资本版图再下一城

继4月中旬介入冀凯股(002691.SZ)重大资产重组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称中船重工)在资本市场上再度出手,而此次则涉及央企间少见的上市公司壳资源交易。

6月24日晚间,中电广通发布公告称,经过多轮的沟通和评审后,其控股股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子)最终确定与中船重工集团进行实质性谈判,拟转让中国电子所持中电广通全部股权。

上述股权转让也意味着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对此,中国电子与中船重工都有各自的战略考量,一方因上市公司过多造成同业竞争,另一头寄希望于分板块上市却缺乏平台,或因此造就了两大央企对壳资源的交易。

国企改革专家祝波善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央企间壳交易确实比较少见,如果是为了借上市促其不同产业业态发展,那属于市场条件下的正常交易。

少见的央企间壳交易

早在5月16日,中电广通就发布公告称,因控股股东拟转让所持全部股权,中电广通紧急停牌,中国电子持有中电广通1.76亿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53.47%。

中电广通6月24日的公告(下称公告)总算公布了另一主角。在公告中,中电广通表示,其共收到七份意向受让申请,经过多轮的沟通和评审后,中国电子最终确定与中船重工集团进行实质性谈判,这也表示两央企间的壳资源谈判正式拉开序幕。公告同时称,谈判面临监管风险,“鉴于目前尚未完成《股权转让协议》的整体商谈,并需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批准,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祝波善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2007年以来,政府鼓励央企整体上市,对于央企来说上市并不困难,所以央企很少有壳交易需求,但此次交易之所以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中船重工并未考虑整体上市。

记者查阅官网发现,中国电子主要业务涵盖新型显示、信息安全、集成电路、信息服务、高信电子等五大板块,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综合性IT企业集团,目前拥有二级企业23家,下辖15家A股或港股上市公司。

中国电子卖壳很大原因在于,其下属上市公司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同业竞争,这与该集团“一个产业板块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证券化思路并不相符。为此,在长城电脑(000066.SZ)与长城信息(000748.SZ)推出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中国电子不惜“牺牲”掉一家上市平台,最终将两家上市公司通过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记者发现,中电广通与中国电子控股的上海贝岭(600171.SH)在集成电路业务方面也存在着同业竞争。

中国电子这次选择了出让中电广通控股权,或代表着中国电子处理下属上市平台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中船重工铺路资本运营平台模式?

在此次中电广通控股权转让过程中,另一位主角更值得关注。

今年4月19日,冀凯股份发布公告,称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两个月,其交易标的正是中船重工成员单位资产(股权)。从4月中旬至今仅两个月时间,中船重工再次“出手“,或也意味着其资本运作提速。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曾这样表述集团资本运作规划,“中船重工集团除了大家熟知的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考装备四大类海洋装备外,还有动力、电子信息、水中兵器、军贸物流、新材料、清洁能源、特种装备等四大领域十大产业板块。

根据胡问鸣的说法,未来前述十大产业都将按照专业化板块划分,分板块推进资产证券化。” 目前,中国重工已经获得中船重工军品总装及民船修造等核心资产注入,是中船重工重要的主营业务上市平台;今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中国动力则成为中船重工旗下的船舶动力上市平台。在中电广通控股权转让完成后,中船重工未上市业务板块的资产证券化也有望加速。

祝波善也认为,当前,造船业严重过剩,其主业很难支撑中船重工的快速发展,只能扩展到其他产业板块,而上市平台能推动其各项产业发展。

祝波善表示,之前盛行的央企“做大做强”、“整体上市”模式已不一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做精,分板块上市更利于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对于央企间壳交易在国企改革中是否有借鉴意义,祝波善表示,因为数量太少,还无法确定,但央企加大证券化,往资本运营平台方向发展确实是大方向。“中船重工很可能就在为往资本运营平台方向发展铺路。” 祝波善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