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个月 36岁功勋老船凤凰涅槃
从2015年10月30日上岸,到第二年3月25日,一个有着36年船龄、近3000吨的科考船,在一群人手中实现凤凰涅槃……这群人,就是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四号”项目组全体员工。他们以党员为骨干力量,成立四大攻关小组,克服了图纸缺失、实船状况复杂、新旧系统对接难度巨大等障碍,连连告捷,最终让功勋老船重新焕发生命力,从东莞启航,再度远征大洋。
“支部建立在项目上,党旗飘扬在单船上”,这一中远海运集团的党建优良传统,再一次在“海洋四号”项目组中得到传承和发扬,也再度为共筑海洋强国梦添砖加瓦。
5个月的改造奇迹
“海洋四号”是中国海洋科考领域久负盛名的科考船之一,其航程遍及中国海、太平洋甚至南极,承担过我国海洋基础地质、油气资源、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等一系列国家任务,可谓功勋卓著。但从1980年服役至今,“海洋四号”已经垂垂老矣,需要一次凤凰涅槃式的大修改造。
“36年的船龄,就相当于一个已经80岁的老人,要把他恢复到三、四十岁的状态,这可不是小整容,而是大手术。”在位于东莞麻涌的广东中远船务公司里,修船事业部副部长庹新富称。此次改装,主要工程里里外外有8大项。旧船1/3也就是整个尾部全部切割换新;原船为双桨单舵,将改为双桨双舵;全船电气自动化改造;增加水下地质调查设备和野外样品采集设备……
常规来说,这样的大工程一般需要两、三年时间,但该项目组攻坚克难,保质高效完成。“实际上,从2015年10月30日拉移上船台,到3月25日正式交船,实际改造时间不到150天。”庹新富称。
大修改造后,“海洋四号”彻底告别船舶稳性差、舵效差、舱室空间限制、科考设备单一等问题,效果得到了上级部门高度认可,船东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相关专家也送上了“重振雄风、焕发青春”的评价。如今,“海洋四号”重返大洋,再度扬帆起航耕耘蓝海。
排除万难 凤凰涅槃
改造一开始,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横亘在项目组面前:该轮建造于1978年,当时造船技术导致整体强度差;多次改造后原有图纸丢失……而且船体巨大笨重的零件,安装精度要求相当高,一个23吨重尾轴,安装调试时要达到激光测距精确到0.01毫米的级别,难度可想而知。
为保证改造成功,在公司的全力支持下,项目组集结了修、造两大系统精干力量,以创新思维来攻坚克难。譬如,首次设计策划并成功实施船舶拉移上岸的新工艺,为工程奠定基础。据悉,轮船上岸那天,从早上四点抛锚到下午六点成功上岸,几乎耗光了所有人的精力。而这前后准备的几十天里,有技术骨干累得进了重症监护室。
此外,本次改造工程最繁琐的是电气自动化的改造工程。由于经过多次改造,图纸根本无法考证,“内部电缆多如发丝一般”。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从一根根电缆拆除并辨识标注,到一个个系统成功试验,项目组对各个系统进行各个击破,最终使得电气系统年轻鲜活起来。庹新富介绍,最忙的时候,项目领导、技术骨干和施工工人都冲在最前线,每天都得工作十几个小时,开会都不得不安排到晚上9点之后,这才有了150天的“奇迹”。
党员骨干挂帅攻关
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沙小飞介绍,“海洋四号”临时党支部,是中远海运集团“支部建在船上”的党建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公司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了项目党支部,支部党员主动认领难题,由党员骨干挂帅,项目组一共成立了四个攻关小组;各攻关小组立下承诺书,设定时间表,主动接受各方的监督。
项目党支部12名党员,都根据其所分管的领域以及岗位责任担任了支委、攻关组长,或主动自设党员先锋示范岗。因此,“海洋四号”项目也先后获得中远船务2015年度“创新贡献奖”、党员先锋岗、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庹新富也介绍,在“海洋四号”项目组,每个党员都要佩戴党徽,安全帽上也贴上党旗图案。
目前,广东中远船务已在“海洋十号”地质调查船、驳油船等4个重点制造项目以及11个重点修理改装项目上,相继建立并运作了项目党支部机制,均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