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服务网CNSS获悉,6月26日,日本最大造船企业今治造船宣布,将通过追加收购股份的方式,将日本第二大船企日本造船联合公司(JMU)子公司化。通过此次股权收购,今治造船在JMU的持股比例将从30%提升至60%,而IHI和JFE的持股比例则将分别从35%降至20%。

图片

今治造船占据日本国内造船量(按吨位计)约30%份额,主要承建商用船舶。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今治造船以430万修正总吨的手持订单量位列全球第9,JMU则以164万修正总吨排名第19。若此次子公司化完成,两家船企年建造总量预计将逼近600万修正总吨,有望超越目前全球排名第7的中远海运重工(631万总吨)。

2021年1月1日,今治造船与JMU共同出资成立了日本造船厂,作为双方资本业务联盟的合资销售设计公司。但鉴于全球市场竞争预计将更趋激烈,双方认为必须通过深化合作来强化竞争力,最终达成了此次并购协议。今治造船、JFE控股及IHI在联合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今治造船与JMU将优势互补,共同对抗中韩竞争对手,并通过更快速、更全面的管理决策推动日本造船业发展。”

图片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今治造船此次收购的核心动因在于,面对中韩船企的竞争压力,原有的联盟协作模式已显现局限性。以载重吨计,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6.7%、76.2%、57.0%,均超过一半。特别是在新接订单量方面,中国和韩国分别较2023年增长40.3%和19.6%,日本则下降60.5%。

日本船舶出口商协会(JSEA)发布的日本船企2025年5月接单量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5月,日本船企接单量共计13艘88.41万GT,与2024年同期的35艘170.1万GT相比减少了53%。日本业界期待此举能成为其在中韩主导的全球造船市场中实现行业复兴的关键转折点。

此外,今治造船收购JMU,其战略意图不仅在于股权控制,更旨在通过整合设计、材料采购及零部件供应等环节实现规模效应,以应对中韩船企的竞争策略。据透露,该集团尤其期待通过钢材、发动机等核心设备的联合采购来降低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JMU在防务领域拥有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建造舰艇的业绩,今治造船计划借此将业务拓展至军舰及特种船舶领域。

分析指出,此次收购也受到日美关税谈判的影响——随着日本造船业成为谈判筹码,该行业在经济安全层面的战略价值正显著提升。5月,日本政府提议将在造船领域与美国开展合作,拟将此计划作为关税谈判的筹码。在日美合作层面,两国政府正探讨设立“日美造船业振兴共同基金”。此外,作为日美合作造船计划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将出台措施,重振本土造船业,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建造和维修船坞、拓展海外业务。此外,有消息透露,日本政府还将通过《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支持造船业的国内投资、技术开发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日本试图通过政策组合拳重振其日渐式微的造船产业竞争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