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曾提出拟在中山唐家湾附近水域建设唐家大港的设想。半个世纪后,中山港的通航让孙中山的“港口梦”在家乡实现。

水运助力,伟人故里扬新帆

江海、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水运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运输方式。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无不说明,最具生命活力的区域无不与江海、河流等运输通道紧紧相连。

天然航道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自古以来,中山水上交通极为方便,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水运事业蓬勃发展。史料载,南宋绍兴十二年,割南海、番禺、新会、东莞四县而建香山县,《永乐大典》说香山为邑,海中一岛而,其地最狭,可见现代的中山大部分地区是中山人用船运石筑堤围垦出来的,可以说,没有水运就没有中山。

中山市位于西北江三角洲河网区下游,是著名的沙田水网地区,航道条件十分优良,最新的全国内河航道统计数据表明,中山现有航道通航总里程约1000多公里,中山航道局内河航道维护里程为475公里,设标里程273公里,维护航标100座;沿海航道维护里程62公里,设标里程62公里,设24座沿海标。珠江三角洲八大口门中,河道在中山境内出海的就有横门、磨刀门、洪奇门三个。

不论从主干河流还是围内河道上,中山都是一个天然的航道网。这也难怪中山人衡量自己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准都不用GDP,而是用最简单直观的码头风向标。据说,如果你想要知道近段时间中山市经济运行情况,只要到港口码头听一下声音就能知道。要是吊机轰鸣,那说明经济情况运行良好;相反,则经济不景气。”尽管语言朴实,但事实却真如此话。

中山市是广东省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城市,生产的货物大多数通过水路运到香港、深圳等枢纽港中转到世界各地。尽管产业基础雄厚,中山仍是一个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缺乏的地区,能源和工业原料主要由外地输入,而且,中山至今没有货运铁路。这必然决定了水运在这个城市发展尤其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相比于陆运、空运等方式,水上运输既节省成本又绿色环保,在土地资源紧缺、汽车尾气污染重、建设道路周期长的情况下,水运无疑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运输途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