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船是一条载重接近10000吨的杂货船,也是我这些年中上过的最小的,唯一一条非油船,更是迄今为止感觉最轻松的一条船。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干活的时候不多,劳动强度也不大。

       杂货船那时候在公司的眼中,就像是后娘养的,公司根本就不重视,从船上的人员构成就能看的出来,船员老的老,小的小,老的,再过一两年就退休了,小的,刚毕业上头一条船,像我这样第二次上船的年轻人还是干活的主力。可以想象那条船的活儿其实也不好干,好在船舶领导们也明白,要退休的船员,根本管不了,刚毕业的怎么要求也就那水平,所以平时大家相处也算愉快,把必须做的工作完成就行了。

       由于是一条船龄接近30年的老旧船,所以船上的设备出毛病是家常便饭。因为有问题的设备太多,加上这是一条简易船,大部分的设备都只有一套,没有备用设备,所以平日的检修都不能按计划及时完成。

        有一天下午,突然污水井高位警报响了。

       船上的污水井其实并不是“井”,而是在机舱的最底层的几个(通常是三个,分别位于机舱的左右两侧和尾部)开放式的小空间,机舱日常清洁后的废水以及设备,管路等泄漏的水,最终都将汇集到污水井里面,然后被驳倒专门贮存污水的舱室(污水柜)里面,经处理后排放入海。可见,污水井的作用除了收集污水,更重要的作用是根据污水井内水位的变化,可以监控机舱内是否有异常漏水,漏油的地方。

       我跑下去一看,污水井已经灌满了水,四下一检查,看见一根海水管裂开了一个5厘米左右的缝隙,正呼呼的往外冒水。我赶紧跑回去报告值班的三轨说,一根辅机海水管裂开了,并且描述了具体是哪根管,三轨下去看了一下,感觉事态严重,赶紧报告了老轨。

       过了一会儿,机舱的大部分人都到达了现场,四轨启动消防泵往外排水,老轨和三轨研究怎样解决漏水的问题。因为是辅机用的冷却海水管路,所以这一路海水根本不能停下来,否则辅机没有海水冷却,将全船失电,主机停车,而且那天是在南中国海,海况恶劣,如果全船失去动力,后果不堪设想。

        简单说一下主机和辅机的概念。所谓主机,是指船舶的主推进动力系统,通常情况下是柴油机或者是蒸汽轮机,最早的船舶主机是瓦特发明的汽轮机在船上应用,带动象水车一样的“明轮”,推动船舶前进。这也大概是现在为什么把这些大型船舶叫做“轮船”的原因。现代船舶除了某些大型油轮和LNG船以外,已经很少使用汽轮机,MAN-B&W和SULZER柴油机占据了船舶主机的统治地位。

       所谓辅机,意即辅助机械,广义上包括除了主机之外的大部分船舶机械,包括各种油泵,水泵,空压机,分油机,发电机的原动柴油机等。在船员的日常口语中,辅机,特指发电机的原动柴油机,与主机相对应,也被称为副机。辅机负责提供全船的电力,如果全船失电,辅助主机运行的油泵,水泵以及控制系统等也就不能工作,主机不能操纵,船舶失去动力。就像是汽车,电瓶没电,发动机是启动不起来的。

        那天大家都很紧张,那根海水管裂开的长度大约有整个管子周长的三分之一,在水压和船舶震动的作用下,很可能继续加长,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管子完全断开,整个机舱都有被淹没的危险。但是作为为辅机提供冷却水的主海水管,没有替代管路,也就不能拆下来焊接或者更换。几经权衡,老轨决定暂时先用胶皮带,就是自行车的内胎(船上备有很多整条的自行车内胎,由于自身的弹性,可以临时用于某些轻微漏水的处理措施)紧紧的缠住漏水的地方,但是因为水压太高,水流只是减小了一些,并没有完全止住。

        这样,派人在漏水现场24小时的看守,及时排水,一直坚持了两天,到了新加坡锚地才换了一根新管上去。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害怕,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把救生衣放在床头,随时准备弃船逃生。老船员们却没我这么紧张,说这根本不算什么,以前比这危险的事儿见得多了,货舱进水都没怎么样,一根海水管,不用大惊小怪的。很不幸,一语成谶,过了没多久,我又在船上遇到了货舱进水,好在及时发现,最终有惊无险。

       后来,慢慢我都习惯了,什么今天这漏水,明天那又进水了的,统统小事一桩,甚至是房间进水我都不怕了,呵呵。我的房间是在主甲板那一层,下面就是机舱,每天轰隆隆的声音吵得不得了,开始的时候很难入睡,后来就习惯了,多吵都照睡不误。我房间的前面就是生活区通往主甲板的水密门,说是水密门,也关不严实了,有时候风浪一大,船摇晃的时候,海浪直接就打到甲板上,然后顺着甲板流到我四处透风的房间里,船一边摇晃,海水就在房间的地板上哗啦哗啦的从左面流到右面,又从右面晃到左面,那可真是枕着涛声入眠哪。再就是说不定哪天,忘记了把舷窗关严,半夜一个大浪顺着舷窗打进来,冰凉的海水浇到身上,多美的梦也浇醒了,呵呵。

        这条船遇到的另外一件事儿是我上船5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卸完了货,事故发生了。

       杂货船的货舱和油船不同,装卸货的时候舱盖必须打开,完货后关闭。前面说过,这条船船龄很老,又是一条简易船,所以舱盖不是和现在的船一样使用液压开关,而是用船上的吊车将整个舱盖吊起来进行开关操作。那次在槟城卸完货,扫完了舱,关舱盖的时候,一个年轻的水手从货舱的顶部掉到了货舱底部。据现场的其他人描述,是在关最后一个舱盖的时候,那个水手用手去扶正舱盖的位置,忘记了后面就是舱口,往后一退,就掉了下去。从主甲板到货舱底部大约12,3米高,可想而知,人掉下去就是九死一生。万幸,当大家下到货舱查看的时候,那个水手当时还有知觉,疼痛的大喊大叫。好在是在码头,船长紧急联系了港口救助,把那个水手送到了当地医院。后来我们听说,就在我们船出事的几天后,另一个兄弟公司的一条船上,一个水手也是掉到货舱里面,却没那么幸运,当场身亡。

        几年后,我去公司办事儿,遇见那个水手,他看上去精神不错,身体外观上也看不出什么大碍,虽然还有些后遗症,但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最可恨的是,即使是工伤,公司也没有给他安排在陆地的工作,还让他继续上船。问他,身体能行吗,他说,凑合吧,公司这帮杂碎黑着呢,闲人有的是,却不能给他安排一个维持生活的岗位。船员啊,和公司机关的那些老爷们比起来,连民工都不如。

        记得几年前和一个老轨同船,他说过,不要以为进了国有企业,你就是企业的主人,你不是主人翁,你就是个打工的,和那些民工没啥区别,所不同的就是咱这个老板不拖欠工资,公司机关的那些人喝着船员的血,却从没拿正眼瞧过你。

    这几年,航运企业高速发展,很多企业船队规模跳跃式扩长,船员越来越不够用。这个时候,公司才开始认识到船员的重要性,记得看过一个总经理的讲话,针对当前大量船员流失的现象,总经理像是泼妇骂街一样,大骂船员没有良心,公司培养了你,用到你的时候,你却跑到别的公司,甚至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船员大量流失,公司天天喊着“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却没见到真正拿出什么措施。时代变了,光喊口号,不动真格的,没人再上当了。很多人还没有离开,一方面是出于惯性,毕竟在公司船上做了这么多年,另一方面,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可能还没有达到外派的要求,在公司混口饭吃却还是可以的。我们在船上的时候,大家一致的看法,现在还在公司船上干的高级船员,除了那些快退休的,都有离开的想法。不切实提高船员的待遇,提高船员的地位,最起码提高船员在公司的地位,离开的人会越来越多。

       看过一个新闻,某航运集团总裁回答记者关于船员待遇的问题时说过,船员不是集团的正式员工。可笑是吧?那我们签过的劳动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需要的时候,就象现在,说船员是人才,是宝贵的资源,不需要的时候,连公司的正式员工都算不上,这样的企业能留住人?关于船员待遇,总是有各种借口,“中国国情”是最好的理由,但是却总是要求船员的工作和国际接轨,船员这个工作其实是最接近国际水平的,因为船舶航行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港口,需要满足国际上的各种公约和规范,还要满足靠泊国家的当地法令,我们的工作已经达到了这个要求,可是我们的工资呢?连菲律宾船员都不如,为什么呢?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