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工作之余除了看电视书报、下棋,很多人喜欢扎拖把。一代传一代,直到今天,逐渐把扎拖把变成一种手工艺品。尤其是驳船船员。

    1998年,长航上自重庆、武汉,下至芜湖、上海四大公司合并成干散货公司,“长江不分上中下,长航船员是一家”,拖驳混拖时大家比赛似地扎拖把成风。那时生活节奏不象现在这么快,除了编解队装卸货,驳二哥们长时间搭绑,24小时工作吃住在一起,跨档串门,相互交流技艺是常事。从不认识到熟悉,有的成为好朋友。大家通过交流,对拖把雕刻工艺、后期制作进行了潜心研究,经验真是一大堆!

    首先是“出棍”———做好主棍。出棍有讲究:要准备一块质量上好的木板,用墨线弹出轮廓(注意避开结巴),直径3公分,长度1米2就足够了。也可用尺和圆珠笔划线,用锯子将木板锯开,先用斧头砍出一根粗坯、再用木工刨修一遍、然后是玻璃片刮均匀,最后用粗沙纸打磨光滑。至此,一根漂亮的拖把棍才算“出”成功了。

    接着是“雕刻”———雕琢图案。这道工序所需工具较多:先是笔画图案,再用刻刀、钢锯、大平锉、半园锉、三角锉、钉锤、起子、裁纸刀等,开始雕刻图案花纹———有龙凤、有双喜、有云彩等等,不一而足。

    船员们对图案选择颇有研究。记得很久以前,一位上海船员雕刻出一根“上海东方明珠塔”图案的棍子,用了十几天时间。芜湖船员雕刻最多的是玉米、荷花图案。武汉船员雕刻最多的是传统的圆柱、齿轮、方格等图案。

    前不久我驳与重庆甲01158靠在一起,与该驳一位船员聊天,谈到拖把棍的雕刻我就赞扬重庆船员的雕“龙”工夫,他介绍了重庆甲01243驳一个年过半百外号“刘白沙”的,雕刻“龙凤呈祥”非常有名。他把一根拖把棍刨出来,在木棍头部手绘“龙头”立体图案,在下段画上“龙尾”,在中部画上“凤凰”的浮雕,其间则是忽隐忽现的云彩。整条棍子设计得浑然一体。随后就是历时半个月、一刀一笔的精雕细刻了。这个过程是小心漫长的,也是醉心的艺术享受。需注意的是:“出棍”时要预留粗一点,以便雕刻过程中大胆用刀。

    船员们细心寻找可绘制雕刻的图案。有一位就地取材把金六福酒盒的“福”字收集起来,往拖把棍上反印上去雕刻,这是“福到了”。也有用上海红双喜香烟盒上的“双喜”字样的。甲21244驳的老李,选了一个繁体字的“发”,是从《知音》杂志上剪下来的,用复写纸印在木棍上,再用木钻打刻出来,用大小锉刀锉均匀,砂纸打磨光滑后,刷上两至三道清漆就成了。 拖把上的“龙凤呈祥”与“东方明珠”可谓空前绝后,可惜当时没有条件拍摄下来。

    最后是“扎制”———扎好主体。拖把巾用棉毛衫边角料,整理成均匀的四把。这个最好了,既不沥水也容易手拯干。老式扎法的扎制过程是:一般用麻绳和大号钉子弯曲成的专门钩子,一道道收紧,直到拖把巾与拖把棍扭不动为止。布巾末段用剪刀剪均匀。最后是菜刀上场:将拖把棍上段布巾切齐整,俗称“一刀砍”。

    别忘记“编花”———锦上添花。船员们认为:雕刻下了这么大功夫,用老式扎法对不起这根拖把棍。于是有船员到南京网具店或钓鱼杆店购买混纺棉线编制绳子,有的粗有的细,细的大概与妇女织的毛线差不多,颜色有的是漂白的,有的是未漂的本白,拿回船在长方木凳上一圈圈绕固定,用刀切成70公分长的一段段。将扎绳索捆在拖把棍上,与“一刀砍”的不一样的是扎绳从绵绳中间卷七、八道,绵绳上段略长一些。扎好后翻身过来外长里短,拖把好挤水。翻扎好后看一下绵绳卷放得是否均匀、拖把歪不歪;再用钩子反复收紧。最后在上面用绵绳编一个帽子,扎出来要好看一些。

    有的船员心思特别细。木棍首尾捆上两根绳子:一根尼龙绳做下面扎绳,一根绵绳用来编上面帽子。扎好收紧后,呈里短外长形状。上面编帽子大有讲究。有的改用粗红色化纤绳编帽子,再用一根绵绳在红绳上绕20道左右,用钩子一圈圈收紧。再用细黄线预先放进白绵绳里,用钩针来回穿插,编出一个“红底黄字”的双喜、和上下对应的4只小红灯笼,反复收紧后成为一个帽沿边。至此大红喜字全部完工。当然可以同样如法炮制,穿插出“白底红字”的双喜。

    不锈钢“加套”———简洁实用。有的船员嫌“出棍”到“雕刻”太麻烦,从市场买回来不锈钢管,请店主截好长短,扎法与木棍一样。管身套上红、黄、蓝、绿等颜色的皮套,也就是过去自行车用的笼头手把,顶头套一个,中间套一个(因为钢管冬天手握上去冰凉)。中间这个皮套头部切掉。如果冬天发硬套不上,先用开水软化就可套进去了。顶头那个皮套小洞里穿一根吊绳,挂起来挺好看。

    通过几十年相互切磋取经,潜心钻研摸索,船员们的雕功越来越精,编花越来越细,技艺大有长进,创新层出不穷。比如木棍长期沾水容易腐烂,就想法子在拖把巾处用一小段钢管,将木棍打进去,整个拖把就既轻巧又耐用了。

    芜湖驳船船员大吴,与武汉驳的老李,去年10月装煤同队开往城陵矶。在锚地靠一起等卸一个多月,两人一起做拖把棍,上岸买来好几根锹把,刨光滑后老李负责雕花钻喜字,大吴负责扎拖把编绳子。直到两驳分绑后,两人还通过短信交流扎拖把技巧。

    长航退休职工扎制拖把的有不少,推一辆三轮车,挂满图案各异和长短不同的各式拖把沿街卖,20-60元不等,雕功图案好的不止这个价。一位芜湖拖轮退休水手长,是一位扎拖把手艺精湛的好手,在马塘医院门口、五一广场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现在船员扎出来的拖把,其技术含金量比“中国结”高得多,可称是一件件精美工艺品了。类似这样耗费时日的精品拖把雕刻编扎出来,一般是送人的,自己舍不得用。呵呵,你知道的,船员们本性有多质朴!别的花头筋没有,扎拖把的本事还是一套套的,每一根拖把精心雕刻出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一绝、国际一流。如今长航驳船即将分批退出营运,如果说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扎拖把还真能算一个亮点。

    文/柏明斌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