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一线,面对小设备损坏、小违章等等,每当听到:“多大事啊,那么较真干嘛”之类的托辞,我就会想到“环大西洋”号。

资料记载,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曾有一艘引以为荣的海轮,名叫“环大西洋”号,40多年前因事故而沉没于大海。为了牢记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该公司门前至今立着一块石碑,记载那段由“一盏台灯引发的惨案”。

当救援船闻迅到达出事地点,“环大西洋”号已经消失,救援人员在海面上发怔,不知道这处风平浪静的地方,究竟发生了什么,使一艘巨轮无影无踪。有人发现了一只密封的瓶子,里面塞着纸条,二十一种笔迹,记录了一则由小错误引发的大事故:一水理查德私购一盏台灯,二副瑟曼看见了,说了句:“这盏台灯底座轻,船晃时别让它倒了。”但没有制止其使用。三副帕蒂在船离港后,发现救生筏施放器有问题,就将其绑死在架子上。二水戴维斯发现水手区的闭门器损坏,只用铁丝将门绑牢。二管轮安特耳例行检查,发现水手区的消防栓锈蚀,心想过几天到码头再换。机匠丹尼尔发现消防探头连续报警,当判定为误报后,就将其拆除。服务生斯科尼到理查德房间玩,随手开了桌上的台灯。机电长科恩发现跳闸,没有检查,随手合上电闸。三管轮马辛感到有烟,打电话问厨房,回说没问题后,再没细究。最后是船长麦凯姆的手迹:1930分,当我发现火灾时,理查德的房间已经烧穿,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直到整条船上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儿错误,但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祸。

“环大西洋”号的悲剧,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启示,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长久以来,国家和企业一直都倡导“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然而在践行这一理念时,却大小有别,总是在大的方面,关注、重视得多些,小的方面,往往容易忽略,殊不知须“预防”的,正是那些看似点点滴滴,却时时刻刻威胁着企业安全的“小错误”。是的,小台灯与万吨轮,孰小孰大不言自明,但毁掉万吨轮,还有那21条宝贵生命的,正是小小台灯,教训惨痛,令人不寒而栗。

有人说,安全不牢,地动山摇。这话一点不假,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安全,哪来的和谐稳定,哪来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实实在在,千万不能有马虎应付的思想,切实做到人人抓安全、管安全,人人守规矩、不违章,杜绝任何事故隐患。“环大西洋”号案例,再一次敲响警钟,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一些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巨大灾难。正所谓,安全生产无小节,阴沟里照样能翻船。

事实表明,在生产作业环境中,每个员工的生命安全都是相互关联的,即一人违章,大家遭殃。如果我们对别人的违章行为熟视无睹,其实就是漠视自己的生命。文/石连友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